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01:4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指导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理念。而以人为本,作为科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强调人为本位,把人视为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尺度和发展的目的,更是对传统的发展观念的巨大冲击。这样的发展理念充分凸显人的价值,代表时代、历史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形势下获得了高度的认同,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因此,顺应新形势和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思想,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当前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具体而言是以学生为本,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本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①”,把人文关怀写入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这是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这也揭示了我们党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不够系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还发挥不够。为此,本研究在力图借鉴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概念进行科学阐述,在深入分析“以人为本”理论渊源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所存在不足,以期针对性地提出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来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学位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内有关文献研究动态
        1.2.2 国外有关文献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2.1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思想基础
        2.1.1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2.1.2 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2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2.2.1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2.2.2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义
        2.3.1 强调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3.2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主动接受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2.2.3 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的过程中,注重要求的层次性、方法的多样性,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现状审视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所取得的成绩
        3.1.1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1.2 尊重、理解、关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正在形成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所存在的问题
        3.2.1 在教育目标上重社会价值,轻大学生的个体价值
        3.2.2 在教育内容上重理论教育的导向性,轻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精神追求
        3.2.3 在教育方法上重教育的程序化与模式化,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与灵活性
        3.2.4 在教育评价上重评价结果的分数崇拜,轻大学生自我评价的个性体验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3.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陈旧观念的不良影响
        3.3.2 思想政治教育功利化思想不良影响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途径
    4.1 严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4.1.1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视角
        4.1.2 提升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4.2 科学确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4.2.1 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
        4.2.2 建构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4.3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4.3.1 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4.3.2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3.3 增加科学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3.4 优化主渠道教育内容
    4.4 灵活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4.4.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民主、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
        4.4.2 注重教育的层次性,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4.4.3 优化受教育者的接受机制,激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4.5 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
        4.5.1 形成“以人为本”的评价标准
        4.5.2 建立有效的综合教育评价体系
        4.5.3 重视教育评价的促进发展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现状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芳;;“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J];现代教育;2011年05期

2 余斌;;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原则和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7期

3 李军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J];现代教学;2011年06期

4 马国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变异功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李希廷;周加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1年06期

6 周凌艳;;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教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7 尹金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左石华;何容;;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9 王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10 李荣汉;;美国思政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1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3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4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陈艳红;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刍论[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儿;两种经济体制下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莹;浅谈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因材施教[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亓灿新;大学生需求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黄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玉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肖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运用现状及其开发的措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刘建柏;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玉;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楠;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10 徐洪强;新时期中学艺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9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39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e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