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微信对大学生部落文化的交往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2:51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还没有创造文字来记录生活的时候,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图腾并使之成为信仰,慢慢的这些崇拜不同图腾的部落开始逐渐形成,不断生产进步,形成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而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官世界。在20世纪,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一种观点,他认为人类发展需要三个必然阶段,分别是开始的“部落化阶段”,再到文字出现后的“非部落化”,最后是电力技术兴起后的“重回部落化”。在网络功能如此丰富、高速的今天,层出不穷的社交类软件使人与人之间的感官距离不断拉近,人们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社交方式,于是网络上的“部落文化”也开始萌芽复苏。而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社交类软件就属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了,它从创始之初就牢牢深入用户群体之中,以功能便捷、社交简单、自由度高等特点迅速占领国内市场,而其中最早接触微信的群体,多数用户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敢于尝鲜、富有冒险精神的青年知识群体一直走在思想领域的前沿,对于新鲜事物的接纳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最强。所以在微信面世之初,大学生作为主要用户群体,再经过不断地传播,才成为如今规模宏大的主流社交媒体。随着微信在大学生群体的普及,那些传统的校园社团和兴趣小组等组成的大学生“部落”文化,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今大学生们的信息传播需求,所以,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新型大学生“部落文化”应运而生。那么,这种基于网络独特的“部落文化”在带给大学生便利以及多功能的社交状态的同时,究竟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这些影响又该如何规避呢。就此,笔者针对此类问题展开问卷调查,从当代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依赖性等方面进行调查、访谈,力求在答案中摸索结果,找出规律,并提出解决建议,希望能对以后的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G645.5
【部分图文】:

功能结构图,虚拟社区,功能结构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部落的牢靠。另外笔者认为,从微信平台下的大学生部落的功能结构来看,其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见图2-1)。从金字塔的底部向顶端呈递进关系。图2-1 虚拟社区的功能结构

微信对大学生部落文化的交往研究


专业分类

进行调查,大学生,朋友,不使用


19二、“微龄”调查图3-2 “微龄”调查笔者就受访大学生的使用微信“年龄”进行调查,其中使用五年以上的多63.64%,而1年到5年之间的也有32.47%,但其中也有3.90%的大学生表示只使用了微信1年左右的时间,笔者采访的大学生中还未发现不使用微信的大学生。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发现其中使用微信5年以上的大学生最多,这一批大学生算得上是微信从最开始到现在的忠实用户,其次是1到5年的用户,后续的采访中这一批人普遍表示“看到周围朋友都在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李波阳;;微信赌博案件侦破及防控对策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7年02期

2 卞娜;;大学生微信群的人际传播研究——以北京某高校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03期

3 罗蓓蓓;;浅析微信传播的负效应[J];北方文学;2017年09期

4 吴海婷;;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表露及其动机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03期

5 禹卫华;;微信群的传播分析:节点、文本与社交网络——以三个校园微信群为例[J];新闻记者;2016年10期

6 杜方伟;;论麦克卢汉“地球村”的理论与现实[J];高教学刊;2015年17期

7 郑钰博;;微信朋友圈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认知与行动[J];新闻传播;2015年04期

8 周文娟;杨先顺;;微博传播部落化:后现代伦理的视角[J];新闻界;2014年23期

9 韩超;;思必出位 行必素位——领导干部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J];领导科学;2014年34期

10 李姚丽;;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以及应对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晓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2 黄璜;微信传播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年

3 李琼;角色转换与身份认同:不同社会化媒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洪晔;网络人际传播与传播的“部落化”回归[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华维慧;回到部落时代[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2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52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4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