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984-2017)

发布时间:2020-10-23 11:2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资源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成为各行各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能否培育出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各式各样的改革轰轰烈烈,模式层出不穷,然而人才培养质量却始终不尽人意。90年代,学校提出“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在此基础上,如何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当下,云南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如何培养出“一流”人才,也成为学校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学校三十年来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首先进行历史梳理,纵向上以时间为线索,探讨了我校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历程:1984年—1995年,由“专”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1996年—2005年,面向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6年—2017年,围绕创新理念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包括云南大学四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改革实践。横向上具体分析每一种模式之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其次,通过文本分析和访谈,研究发现学校的人才培养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学分制逐渐完善、课程体系更加丰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程度愈加紧密。但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和商榷的地方,譬如改革的内容不够全面且呈现出周而复始的特点;改革的周期越来越短,使改革效果难以得到检验;自上而下的改革缺乏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的认知度不高等。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文章对学校今后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追问与探讨。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42.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追溯
    一、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概述
    二、由“专”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1984—1995)
        (一)从云南的实际出发,培养“四有”人才
        (二)实施学分制,双学士学位和辅修制,拓宽专业口径
        (三)减少课堂学时,开设试点课,严格学业要求
    三、面向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996—2005)
        (一)首次提出基础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行全面学分制,开设素质选修课
        (三)尝试教考分离,由基地班引领教学改革,创办试验班
    四、围绕创新理念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6—2017)
        (一)将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二)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三)推行探究式教学和双语教学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改革实践探究
第三章 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反思
    一、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与经验
        (一)模式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
        (二)改革并非一次成型,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三)部分改革由试点推广至全校
        (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举
    二、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内容不全面且呈现出周而复始的态势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缺乏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的认知度不高
        (三)长期以来的改革都缺乏对培养对象的评价
        (四)改革周期越来越短,改革效果难以得到检验
    三、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机遇和挑战
        (一)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努力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二)突破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章 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追问与探讨
    一、提升高校办学自主权
    二、形成整体、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改革内容要全面,目标与措施之间针对性要强
        (二)实施到位,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
        (三)完善评价和监督体系,检验改革效果
    三、遵循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稳定性特征
        (一)从人出发,关注人的需要
        (二)从建构主义出发,关注学生的自我生成
    四、从实际出发,摆脱同质化倾向
    五、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泽芳;程智;;通过合理分流 实现公平与质量并重——美英德三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特点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06期

2 杨久红;王小增;;高校的淘汰制与教育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02期

3 罗吉;;耶鲁大学研究生淘汰机制及其启示——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视角[J];亚太教育;2015年01期

4 杨红霞;;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调研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10期

5 周洪宇;鲍成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研究;2013年10期

6 陈建利;;高校学生淘汰制度:实践困境及其完善[J];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樊明成;;我国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10期

8 胡玲琳;;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类型并存的驱动因素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6期

9 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年05期

10 王树国;;关于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的教学运行状况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李艳;国际视野下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宋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朱正茹;J学院全面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田向红;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6 赵秀玲;主体性教育思想与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秦悦悦;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9年

9 蔡亭亭;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江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2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52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