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探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06:11
   伴随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使每个人都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高校网络舆情随之而来,深刻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挑战。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问题是事关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事关我国教育事业和教育产业发展,事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议题。由于社会转型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相对缺失、高校青年学生特殊的群体特征加之西方势力的恶意渗透,导致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问题愈发严峻。可时下我国学界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尚存争议,现状研判亦有不足,发生问题仍停留于事后应急处置,而无周全的引导策略。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厘清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深入调研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现状,依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理路,为高校精准引导网络舆情提供有益借鉴,回应现实关切。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问题同高校舆论危机公关问题有质的差别,决不能将高校网络舆情限定为涉及高校的网络舆情问题,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看作解决高校的舆论危机问题。而应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旨归,将易引起当代青年学生思想偏差的网络舆情设定为高校网络舆情。基于此,利用实证分析法考察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能够发现时下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存在范围狭隘、重点偏差、协作失调和方式落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指南和现代传媒的理论方法,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四个原则,即坚定方向、学生为本、与时俱进、协同治理。同时,从引导环境、引导主客体、引导方法等层面提出: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打造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程、加强舆情引导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理性思维、强化高校官媒舆论导向作用、注重舆情信息公开信息交互、拓宽网络舆情信息搜集渠道、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引导预案共八大策略,以期有效引导我国高校网络舆情。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41
【部分图文】:

关系图,舆情,民意,舆论


舆论一般与社会媒体相联系,强调其公开公种界定:狭义舆情观认为其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侧义舆情观认为其是由社会客观情况引发的民众意愿,侧者更为认同广义舆情观。对三者进行对比可以初步认为历史阶段的社会空间内,由一定社会公共事件引发的,、情感的总和,但其侧重点各有不同:民意侧重于民众;舆论侧重于公开公共的共识,强调各类媒介上形成规围更为宽泛,除包含民意部分内涵外还涉及民众的情感情情感化因素的存在及其尚未形达成共识的特点,才使范围上看,“舆情”大于“民意”大于“舆论”,从内容彼此重合的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民意向舆情进图 2-1)。值得一提的是,对三者的明晰并不是割裂三者大量民意和舆论的研究成果,明晰三者目的在于准确把滥用三者情况的发生,更好地进行理论研究和服务实践

职业结构,中国网,舆情


.1 数据选取问题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数据选取问题,有以下问题需要明确:第一,高校网络舆其引导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我国共有高等 2880 所,在校学生总数达 3699 万人。①因此,要想准确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脉络制定可能的引导路径,绝不是靠做几百份几千份甚至几万份问卷调查,亦或是实地几所学校所能够达到的;第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数据处理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化,个人和企业拥有了大规模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样本=总体”的调查方法不不可及。就高校网络舆情数据来说,目前针对全国范围进行数据收集的有:舆情频—人民网、互联网数据中心—199IT、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新华网舆情、新浪微舆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相关“皮书”等等。基于此,为了使本文研究更具全意义,故决定从相关数据库直接选取本文研究所需的全国性数据进行介绍、分析、,以期更加准确把握当下高校网络舆情概括,进而推动相关引导策略探究。.2 数据定量分析据第 41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中国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最高,达 25.4(如图 3-1)。可见,高校学生群体在我国网民群体占据重要位置。

大学生群体,互联网应用,普及率


15图 3-2 各互联网应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开展,自 2013 年开始实施,每年一轮,是一项针大学生的追踪研究。调查范围覆盖中国大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 12 所高校,每年收集有效调查样本,主要通过跟踪调查的方式考察大学生自身的转变过程,分析社会转型背景发展变化,系统、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及毕业生的境遇、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连铁;郑雪芳;周姣;;秦皇岛网络舆情监测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年08期

2 张亮;;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信息控制路径[J];电子世界;2018年23期

3 潘旭艳;;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基于省内高职院校的调研[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11期

4 余筱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05期

5 苏鹏冲;郑婕;;网络舆情导控“效应”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年33期

6 李定坤;邓平洋;卢勇;;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与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8年47期

7 王沙沙;翟波;;政府网络治理难点及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21期

8 牛畅;唐亚阳;;教育网络舆情危机回应效果评估与提升策略[J];青年记者;2018年33期

9 沈阳;吴荆棘;;基于复杂因子的网络舆情推演研究[J];情报学报;2013年12期

10 李璟;;网络舆情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根生;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高俊峰;网络舆情场形成机理及信息受众观点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5 万源;基于语义统计分析的网络舆情挖掘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蕾;网络舆情信息与现实交易行为的映射关系研究与应用[D];上海大学;2016年

7 于淼;社交网络舆情传播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8 刘泉;基于个体社会属性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费绍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检测与追踪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胡青青;网络热词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权胤;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D];安徽工程大学;2018年

2 盛创;高校突发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策略探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7年

3 王勃;连云港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年

4 张起;基于微信平台的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控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年

5 熊理;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2014年

6 桑田;网络舆情的失范及其法律应对[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7 陈慧;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协同治理路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8 孟园;社会化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回应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9 杨丽娜;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观点迁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10 汪佳敏;基于复杂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3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63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e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