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4:5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21世纪是知识和技能迅速发展,不同国家或组织文化充分交融,经济形势起伏波动,人才优势日渐凸显的时代,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机构,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及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不断对高校提出新的挑战,这都要求高校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教育水平。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逐渐增大,他们不仅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以及科研任务,而且需要应对来自高校内部和外部的职业竞争和生活压力等。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韧性,成为高校管理者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心理中的心理韧性发展及培养,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以及综合研究等方法,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韧性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论文首先在积极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的内涵进行解析,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现状,发现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普遍承受着经济、职称、教学水平亟待提升等职业压力。根据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结果,论文从个人、环境以及社会不同层面综合概括出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强弱的主要因素,包括价值观、个性特征、社会支持以及环境等。研究认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韧性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通过支持青年教师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建立共同的高校发展愿景,开展业务指导和实践培训,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良好的环境条件,学习自我调节技能等途径能帮助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韧性,以满足其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高校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64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国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概述
        1.3.2 国内研究概述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的内涵
    2.1 相关概念的讨论与界定
        2.1.1 韧性
        2.1.2 心理韧性
        2.1.3 职业韧性
        2.1.4 教师职业韧性
    2.2 职业韧性的一般特征
        2.2.1 职业韧性以责任和信念为核心
        2.2.2 职业韧性是超临界发挥作用
        2.2.3 职业韧性的发展是自我超越
        2.2.4 职业韧性是可培养可塑造的
第三章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的表现——安徽高校青年教师实证研究
    3.1 问卷设计
    3.2 结果分析
    3.3 青年教师表现现状
第四章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4.1 价值观念
    4.2 个性特征
    4.3 教育经历
    4.4 实践活动
    4.5 社会人际网络
    4.6 环境因素
第五章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的培养
    5.1 明确职业规划发展目标
    5.2 建立共同的高校发展愿景
    5.3 增强业务素质
    5.4 创造更多实践锻炼的条件
    5.5 获得有力的社会支持
    5.6 引导乐观归因
    5.7 营造宽容的社会和组织环境
    5.8 自我训练与自我培养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重点及主要结论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2 刘取芝,吴远;压弹:关于个体逆境适应机制的新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陈永霞;贾良定;李超平;宋继文;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员工的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4 李夏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5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邓自鑫;郭成;王金花;;我国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7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李润洲;;学生的教育经历: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10 李晓轩 ,李超平 ,时勘;科研组织工作满意度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明辉;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海垒;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兰兰;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宗波;企业员工职业生涯韧性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5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65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b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