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22:25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与法治国家建设相配套的普法宣传教育已经开启了“七五”新篇章。大学生担负着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其法治意识的状况关乎我国未来的法治化进程,在国家和高校的推动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厘清概念、明确必要性,基于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总结成绩、洞察问题、明晰原因,并立足中国具体国情、汲取外国有益经验提出改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可行方案。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予以综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界定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相关概念,提出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总结了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并根据调研数据和几所高校在法治意识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从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状况以及高校开设的课程、搭建的平台、法治校园建设等方面总结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取得的成绩,从大学生自身问题、教育者的观念、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保障条件、培养环境等方面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包括重视程度不够、内容方式单调、制度尚不完备、未形成有效合力以及环境建设不到位。第四部分根据前文奠定的基础,提出了改善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对策,从深化认识、坚持原则、明确内容、优化途径四个方面着手,分别进行论述。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创新之处
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相关问题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法治和法制
2.1.2 法治意识
2.1.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2.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2.3.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2.3.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2.3.3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2.3.4 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2.3.5 实现大学生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2.4 本章小结
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的特点
3.1.1 群体相对集中
3.1.2 思想观念可塑
3.1.3 学习能力较强
3.1.4 人格日渐成熟
3.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取得的成就
3.2.1 大学生对法治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3.2.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内容被纳入课程当中
3.2.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平台更加广泛
3.2.4 法治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3.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3.3.1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
3.3.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观念保守落后
3.3.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理论实践脱节
3.3.4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保障条件缺位
3.3.5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环境错综复杂
3.4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3.4.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内容方式单调
3.4.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制度体系不完备
3.4.4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未形成有效合力
3.4.5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环境建设不到位
3.5 本章小结
4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对策
4.1 坚持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原则
4.1.1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1.2 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原则
4.1.3 意识提高与行为改善相结合的原则
4.1.4 长期性系统性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4.2 明确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内容
4.2.1 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
4.2.2 增添彰显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4.2.3 强化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4.2.4 增进大学生守法意识的培养
4.2.5 注重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
4.3 优化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途径
4.3.1 加强重视程度,提高法治意识培养整体地位
4.3.2 更新培养方法,促进法治意识的内化和外化
4.3.3 整合培养资源,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合力
4.3.4 构建保障体系,提供制度运作上的有力支持
4.3.5 净化培养环境,营造出法律至上的法治氛围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0695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创新之处
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相关问题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法治和法制
2.1.2 法治意识
2.1.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2.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2.3.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2.3.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2.3.3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2.3.4 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2.3.5 实现大学生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2.4 本章小结
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的特点
3.1.1 群体相对集中
3.1.2 思想观念可塑
3.1.3 学习能力较强
3.1.4 人格日渐成熟
3.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取得的成就
3.2.1 大学生对法治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3.2.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内容被纳入课程当中
3.2.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平台更加广泛
3.2.4 法治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3.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3.3.1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
3.3.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观念保守落后
3.3.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理论实践脱节
3.3.4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保障条件缺位
3.3.5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环境错综复杂
3.4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3.4.2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内容方式单调
3.4.3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制度体系不完备
3.4.4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未形成有效合力
3.4.5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环境建设不到位
3.5 本章小结
4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对策
4.1 坚持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原则
4.1.1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1.2 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原则
4.1.3 意识提高与行为改善相结合的原则
4.1.4 长期性系统性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4.2 明确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内容
4.2.1 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
4.2.2 增添彰显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4.2.3 强化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4.2.4 增进大学生守法意识的培养
4.2.5 注重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
4.3 优化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途径
4.3.1 加强重视程度,提高法治意识培养整体地位
4.3.2 更新培养方法,促进法治意识的内化和外化
4.3.3 整合培养资源,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合力
4.3.4 构建保障体系,提供制度运作上的有力支持
4.3.5 净化培养环境,营造出法律至上的法治氛围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萧平汉;;国民法治意识淡薄的历史文化渊源[J];船山学刊;2006年04期
2 陈群辉;国外高校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启示[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肖海军;论法治意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丹波;公民法治意识之生成[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王会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宋婷;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陈洁;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0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7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