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道德情感问题研究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内涵及基础理论
2.1 道德情感的内涵
2.1.1 道德情感的概念
2.1.2 道德情感的内容
2.1.3 道德情感的功能
2.2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内涵
2.2.1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概念界定
2.2.2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的产生过程
2.3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2.3.1 完善女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2.3.2 提升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
2.3.3 营造“关心型”家庭氛围
2.3.4 构建“道德情感型”社会
3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问题调查
3.1 问卷设计及调查的基本情况
3.1.1 问卷设计及回收
3.1.2 调查的基本情况
3.2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总体表现
3.2.1 责任意识较强
3.2.2 同情心较强
3.2.3 人格较为完善
3.3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的表征
3.3.1 细腻性与内隐性
3.3.2 丰富性与复杂性
3.3.3 阶段性与层次性
3.4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
3.4.1 部分女大学生对道德情感的概念缺乏充分的认知
3.4.2 部分女大学生对荣辱感和幸福感的认知不深刻
3.4.3 部分女大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匮乏
4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道德情感教育的家庭效果不佳
4.1.1 道德情感教育的缺位
4.1.2 父母双方的不力引导
4.1.3 特殊家庭的负面影响
4.2 道德情感教育的学校经验不足
4.2.1 道德情感教育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4.2.2 道德情感教育的方式有待改进
4.2.3 道德情感教育的实效有待提升
4.3 道德情感教育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4.3.1 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扭曲道德价值取向
4.3.2 西方思潮的多元性激发道德信仰危机
4.3.3 大众传媒的丰富性引发道德心理问题
5 女大学生道德情感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强化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5.1.1 强化自身道德认知
5.1.2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5.1.3 投身道德情感实践
5.2 夯实家庭的基础性
5.2.1 营造浓厚的关心氛围
5.2.2 运用民主的教育方式
5.2.3 构筑和谐的家庭关系
5.3 完善学校的主阵地
5.3.1 丰富德育队伍的情感与素养
5.3.2 剖析校园文化的底蕴与价值
5.3.3 转变道德教育目标与方法
5.4 发挥社会的保障性
5.4.1 打造市场经济的道德诉求
5.4.2 挖掘传统文化的道德意涵
5.4.3 发挥网络传媒的积极效应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迎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状况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02期
2 李慧敏;;论高校大学生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年03期
3 王路平;;大学生道德水准与就业关系的分析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1期
4 赵书荣;;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存在问题探究[J];文教资料;2011年29期
5 孟娜;;论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启示意义[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6 张耀元;何兴杰;;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现状及其教育策略[J];教育评论;2017年04期
7 刘冬雪;;墨家的道德精神在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的价值[J];才智;2017年03期
8 邬东慧;邹庆华;;论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现状及成因[J];中外企业家;2017年07期
9 刘文文;;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作用[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年07期
10 神彦飞;;当前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调研报告[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骆鹏;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郑晓艳;农村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武敬杰;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余加宝;大学生道德自觉的生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7 王克;大学生敬畏感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萍;大学生道德责任实现路径探析[D];吉林大学;2018年
2 丁悦;基于生活空间理论的大学生道德成长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3 曾静;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焦虑与疏导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琪;新媒体发展与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年
5 刘晓宇;女大学生道德情感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6 张哲斐;大学生道德自主性培养探析[D];浙江大学;2017年
7 杜梅君;当代大学生道德接受要素的优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8 王智黎;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
9 薛岗;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分析与改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年
10 沙鹏飞;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1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7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