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42.4;G434
【部分图文】:
图 1.1 深度学习相关文献时间分布情况 1.1 文献刊发数量变化来看,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较晚。200何玲发表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12],将深度学习引入国对深度学习的研究开始有所增加,2006 年国内首篇关于深度学表,但此后至 2010 年总体研究较少。2010 年是深度学习在我节点,整体研究数量只有两篇。从 2006 年~2012 年的论文数目内发表的研究成果较少且不稳定,相关研究进展较慢、研究范
图 1.2 深度学习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对文献内容的研读与分析,可以将深度学划分为以下四方面:1)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此主题下的文献重点分析了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等。最习概念引入我国学者黎加厚、何玲深度学习认为浅层学习倾向于简单,深度学习则对应布鲁姆教育目标中的高层次的认知水平,强调分析、、创造[14]。叶晓芸从记忆方式、关注焦点、学习目的、认知策略与学面对比了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特征[15]。孙银黎从教育技术定义出发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16]。张浩、吴秀娟深入阐述了深度学习内涵,并层学习差异的基础上概括了深度学习的六大主要特征,详细分析了情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以及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的理论解释与支持[1、陈琳认为对知识进行批判、整合、深度加工及内化是深度学习的基层学习归纳为浅层学习、理解、领会、方法与技能、迁移与应用、评
图 1.3 混合式教学研究文献时间分布3 图可知,从文献趋势来看,国内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数量增长平在持续增加,说明国内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关注度越来越高。利用上深度学习研究现状分析的方法,通过 SATI 软件提取混合式教学期刊据,得到发文量排名前 10 的期刊来源统计表如表 1.4 所示。统计结果混合式教学的来源期刊大多来自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可见教育技术对该主题关注度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覃遵跃;徐洪智;张彬连;黄云;郭鑫;;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11期
2 吴秀娟;张浩;;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实验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04期
3 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4 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05期
5 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04期
6 张琪;;e-Learning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7 李松林;;深度教学的四个实践着力点——兼论推进课堂教学纵深改革的实质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31期
8 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11期
9 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4期
10 杜娟;李兆君;郭丽文;;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康莉;促进研究生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2 王米雪;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大学生深度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刘路;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结构模型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新宇;基于互动理论的深度学习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5 王婷;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深度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秀娟;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7 唐金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2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7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