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基于APT模型的云平台翻转课堂对研究生研究能力、学习投入度和认知负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10 14:09
   在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创新性融合是大趋势,新型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在对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特征等综合考虑的基础上,APT模型将评价手段、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从而优化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依据教育与教学实践,设计基于APT模型的云平台翻转课堂。(2)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阐述基于APT模式的云平台翻转课堂的建构,并选取“概念化操作化”和“实验研究法”两个部分来论述APT模型的实践运用过程。(3)设计调查问卷,以该课程中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基于APT模型的云平台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在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后依次对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从认知负荷、学习投入度和研究能力三个方面展开定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PT模型的云平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能力的各指标后侧平均值都大于前测平均值,并且课程实施前后学生的研究能力有显著差异,表明基于APT模型的云平台翻转课堂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学习中的各项研究能力。(2)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后都具有较强的学习投入度,课程实施前后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关系较弱,表明基于APT模型的云平台翻转课堂能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3)在课程实施前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保持在中等平稳状态,表明基于APT模型的云平台翻转课堂的实施没有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两点:(1)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设计基于APT模型的云平台翻转课堂,丰富了 APT模型的理论模型。(2)以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基于APT模型的云平台翻转课堂对研究生教学效果的影响,丰富了 APT模型的实践应用。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G434;G643
【部分图文】:

界面图,课堂,平台,界面


丨.1在“我的课堂”云平台模块,教师可以看到自己本学期教授的课程,学习者以看到自己本学期要学习的课程。在这一模块中,又包括了资源、作业、学习成员计、通知、论坛等小模块,如图1.2所示。其中云课堂中资源模块、作业模块论坛模块是该门课程学习的核心。资源模块包括教学PPT课件和课程的扩展学习

模块图,课堂,平台,模块


1.2.2?APT模型简介??APT模型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型,是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APT模型是由张屹教授等所在的研究团队依据教育与教学实践,将评价、??教学法和技术三者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型。APT模型综合了?TPACK理论,整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理论。APT模型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21??世纪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该教学模型有三个组成要??素,A(Assessment)指的是教学评价,P(Pedagogy)指的是教学方法,T(Technology)??指的是技术工具。该模型指出有效的教学评价、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技术工具??是现代课堂中不能缺失的重要成分,在基于对学习者和课程内容的综合考虑,应将??三个元素进行有机地深度融合,创造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效课堂。APT模型运用??的基本流程是:在课程开始前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和教学的内容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融合各种评价手段,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后,使用适??宜的信息化技术工具,创造APT模型下的教学效果。??1.2.3翻转课堂简介??

教育技术学,课程,模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MASTER'S?THESIS??2?APT模型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建构??APT模型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建构如图2.1所示。在基于APT??模型的实践应用中,使用云平台、问卷星、PPT媒体演示软件等各种形式的技术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例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如基于项??目或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探究APT模型在该课程中的??教学效果。??j?1??----***T*—????i?分?I?|?、、?、?????丨析丨?Z麟捫|獅.、?|学习策略??/?琴含al?-.....當駕?'?!?/???????'?‘:—?-a/?/"?孤教、............?'?U?基于稲鮮习)??糊E?F*??,/?T?\?/入....?/\?/—V?I??N?j??、、????:?/?位W??、,技术CO?\?/?:丨、习;j??\、論丨、’?!?r ̄ ̄—....—、J??I'?自主学习??I??—-j??I???_???"???????:?L?r?了?:??教学效果?(研究^坊?)?;/,L?}??、-?—*?-—探究?I??(’学习議?、?N??、?j??{’’认_荷?、??L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涛;;基于APT模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考试周刊;2018年98期

2 姚虹;;基于认知负荷视角的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成效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陶大德;;建构学习略解[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蒲艳玲;;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革新;2019年05期

5 罗福午;;对学习有重要影响的若干方面[J];中国建设教育;2006年08期

6 ;北京市恒物贸易公司党委召开动员会全面启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J];北京物资流通;2009年01期

7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省农牧厅传达学习[J];青海农牧业;2017年03期

8 周裕兰;;高校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改革探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曹家诚;;高中数学学习常见的问题及解决[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04期

10 张鑫;赵必华;;生师互动与同伴合作学习对学习成效的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晛;面向高校SPOC讨论区的学习者话题检测及其演化分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2 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温小勇;教育图文融合设计规则的构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玲云;基于APT模型的云平台翻转课堂对研究生研究能力、学习投入度和认知负荷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孔祥雯;移动学习平台中关联笔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3 刘应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闲暇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倩;教育戏剧实践中的教师学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徐凤;初中生慕课学习成效及改进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盖琪琪;混合学习环境下反馈对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李若晨;基于特征工程的MOOC学习者行为分析和辍课预测[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8 黄蓉;美国中小学个性化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9 张淑慧;冰雪方向体育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学习投入度对学业收获的影响[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年

10 王红;习近平学习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78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78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