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四川民族院校大一新生的闲暇时间分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11:51
  有效利用闲暇时间是人们追求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体现。1995年5月1日国家实行每周双休日制度,闲暇时间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大一新生从单一且高度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进入自由支配时间较多且缺少监管的大学阶段,比较普遍的面临闲暇时间多且分配效率两极化的问题。对民族院校而言,大一新生还面临生活习惯和文化基础差异较大的特殊问题。因此,研究民族院校大一新生的闲暇时间分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以效用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四川民族院校大一新生的闲暇时间分配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民族院校大一新生在闲暇时间的分配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科学的闲暇时间分配指导;第二,闲暇时间的分配结果不理想;第三,闲暇时间分配两极分化严重;第四,闲暇时间分配计划未得到有效实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首先,学校应充分重视闲暇教育在大一新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大一新生应合理选择闲暇时间效用最大化的实现途径;再次,大一新生在闲暇时间分配中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最后,提升闲暇时间分配技能制定合理的分配计划。总体来讲,...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川民族院校大一新生的闲暇时间分配研究


闲暇时间预算约束线

框架图,问卷设计,框架,民族院校


析是问卷设计的重要任务。坚持把问卷题服务宗旨,合理安排问卷问题及川民族院校大一新生的闲暇时间分配四川民族院校大一新生在闲暇时间分暇时间、提高第一二课堂教育与课外闲考了罗华的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引导问卷分析及风笑天《社会调查中求是分析四川民族院校大一新生的闲框架所示设计的73。

问卷设计,步骤,闲暇时间


如在对闲暇时间分配态度问题上可况等指标。最后,将所设计的相关指标,分类加工整理成具体问题及答案的形主观影响因素上提出:对待闲暇时间分要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吗”的问题形式及步骤计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可知,要把比体的问卷,需把它们具体化并编辑之后客观调研事实,也才便利于被调研者能眼于抽象化的问卷设计指导思想、目标要分为准备阶段、问卷设计阶段、问卷和组成问卷六个部分,如 3-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一新生羞怯与适应的交叉滞后分析[J]. 高峰强,徐敏霞,王鹏,田雨,韩丕国.  心理科学. 2017(02)
[2]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提法及其现实启示[J]. 肖铁肩,肖军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1)
[3]行动研究视角下多维交互式问卷设计探索——以老年人度假信息需求问卷设计为例[J]. 胡蓉,白玫,刘咏梅,齐云飞.  情报资料工作. 2017(01)
[4]大学生闲暇教育:内涵、价值及路径选择[J]. 张莉.  教育评论. 2016(12)
[5]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闲暇教育论析[J]. 高国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6]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拖延行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赵洪,赵茜茜,苑杰.  山东社会科学. 2016(S1)
[7]毛泽东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至理名言[J]. 李田心.  甘肃理论学刊. 2016(03)
[8]高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与对策——以广东医学院为例[J]. 许崇泰,林贤桂,徐畅.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6(02)
[9]论民族院校的地位、方位和品位[J]. 杨胜才.  高等教育研究. 2015(12)
[10]简论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J]. 秦海权,吴韶光,陆亦农.  运动. 2015(16)

硕士论文
[1]新疆班预科生闲暇生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 古丽切合热·艾斯卡尔.中央民族大学 2016
[2]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韩丹.西南财经大学 2016
[3]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 李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生命视阈下大学生闲暇教育研究[D]. 巩颖.河南大学 2014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魏德新.吉林农业大学 2013
[6]当代大学生闲暇生活及闲暇教育[D]. 马忠茹.河北师范大学 2012
[7]第二课堂建设与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 许志山.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对大学生“三创”能力的影响及管理创新研究[D]. 陈彦武.南华大学 2011
[9]面向“共赢”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方案探析[D]. 任永方.北京工业大学 2011
[10]大学生闲暇及闲暇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 罗华.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5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45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a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