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启示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01-10 09:01
志愿者活动是一项崇高的社会事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志愿服务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志愿者活动及志愿者精神也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我国的志愿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者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在扶贫、教育、环保、医疗卫生、助老、法律援助、大型活动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大学生风采的同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从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情况来看,当前已呈现出一些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逐渐成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发展;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出于物质回报,更多地是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志愿者已逐渐成为我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活动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级组织与单位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认识与帮助日趋完善。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它们都制约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由来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四、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志愿者活动的内涵及历史由来
一、志愿者活动的内涵
二、国外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志愿者活动的思想基础
二、我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历史
三、我国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我国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二、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三、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四、积极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五、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服务
六、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七、不断加强国际志愿服务交流
第四节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形式的发展
一、活动的主体:既有个体也有团体的参与
二、活动的方式:既有自发的也有有组织的参与
三、活动的时间:既有短暂性的也有经常性的参与
四、活动的空间:既在专业领域也扩散到其他领域
五、活动的监督:既有自我约束的也有法律保障的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分析
第一节 活动主体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我国志愿者服务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团队
二、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热情有增无减
三、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助于责任感的提升
四、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五、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是实现自身价值和健康成长的需要
六、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节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内容的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更具多样性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更显专业性
三、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初显国际化
四、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具有大型活动趋向性
第三节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运行机制的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内在动力系统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外部支持系统
第四节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被过度商业化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比较严重的行政干预
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经费及法律保障不足
五、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第三章 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健康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有效管理
一、建设并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管理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考评、激励制度
第二节 培育志愿精神,增强个体觉悟
一、遵循大学生志愿者时代特征,培育志愿精神
二、立足时代要求,丰富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内容
三、多途径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
第三节 形成多元化活动模式,提高志愿者活动成效
一、巩固传统活动模式
二、创新本土活动模式
三、开拓国际志愿者活动领域
第四节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合理搭建活动平台
一、政府平台
二、社区平台
三、企业平台
四、学校平台
五、学生社团平台
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J]. 张勖. 中国高教研究. 2009(12)
[2]论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公民人格的孕育[J]. 宋国英,汤建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5)
[3]南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调查与启示[J]. 刘旻净.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 2009(08)
[4]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意义研究[J]. 李军.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5]奥运志愿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 刘颖.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9(04)
[6]当代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之现状调查分析[J]. 张宇斌,王伟鑫.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7]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以山东大学为例[J]. 于琳. 重庆社会科学. 2009(02)
[8]“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 董玉莲.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5)
[9]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 张纪花. 思想理论教育. 2009(03)
[10]浅析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的育人功效[J]. 梁禹鹏,曾云辉. 广西教育. 2009(03)
硕士论文
[1]论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D]. 邓文英.中南大学 2010
[2]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D]. 王伟伟.上海师范大学 2010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 曾剑峰.福建师范大学 2008
[4]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创新研究[D]. 徐靓.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研究[D]. 吴映强.上海交通大学 2007
[6]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D]. 刘宏涛.清华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68444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由来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四、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志愿者活动的内涵及历史由来
一、志愿者活动的内涵
二、国外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志愿者活动的思想基础
二、我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历史
三、我国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我国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二、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三、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四、积极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五、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服务
六、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七、不断加强国际志愿服务交流
第四节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形式的发展
一、活动的主体:既有个体也有团体的参与
二、活动的方式:既有自发的也有有组织的参与
三、活动的时间:既有短暂性的也有经常性的参与
四、活动的空间:既在专业领域也扩散到其他领域
五、活动的监督:既有自我约束的也有法律保障的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分析
第一节 活动主体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我国志愿者服务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团队
二、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热情有增无减
三、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助于责任感的提升
四、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五、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是实现自身价值和健康成长的需要
六、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节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内容的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更具多样性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更显专业性
三、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初显国际化
四、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具有大型活动趋向性
第三节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运行机制的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内在动力系统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外部支持系统
第四节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被过度商业化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比较严重的行政干预
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经费及法律保障不足
五、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第三章 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健康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有效管理
一、建设并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管理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考评、激励制度
第二节 培育志愿精神,增强个体觉悟
一、遵循大学生志愿者时代特征,培育志愿精神
二、立足时代要求,丰富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内容
三、多途径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
第三节 形成多元化活动模式,提高志愿者活动成效
一、巩固传统活动模式
二、创新本土活动模式
三、开拓国际志愿者活动领域
第四节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合理搭建活动平台
一、政府平台
二、社区平台
三、企业平台
四、学校平台
五、学生社团平台
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J]. 张勖. 中国高教研究. 2009(12)
[2]论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公民人格的孕育[J]. 宋国英,汤建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5)
[3]南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调查与启示[J]. 刘旻净.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 2009(08)
[4]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意义研究[J]. 李军.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5]奥运志愿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 刘颖.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9(04)
[6]当代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之现状调查分析[J]. 张宇斌,王伟鑫.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7]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以山东大学为例[J]. 于琳. 重庆社会科学. 2009(02)
[8]“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 董玉莲.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5)
[9]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 张纪花. 思想理论教育. 2009(03)
[10]浅析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的育人功效[J]. 梁禹鹏,曾云辉. 广西教育. 2009(03)
硕士论文
[1]论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D]. 邓文英.中南大学 2010
[2]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D]. 王伟伟.上海师范大学 2010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 曾剑峰.福建师范大学 2008
[4]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创新研究[D]. 徐靓.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研究[D]. 吴映强.上海交通大学 2007
[6]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D]. 刘宏涛.清华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68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6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