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20:47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重要体现。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本文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详细归纳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渊源:从哲学角度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隐性教育中的指导意义;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求无意识接受在隐性教育中的现实体现;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内隐学习理论对隐性教育的实践意义。通过描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求,提炼出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归纳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中的特征,通过把握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总结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具体原则。再次,通过研究隐性教育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我国高校的隐性教育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并对其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刻剖析。最...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1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2.1.1 显性教育
2.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1.3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2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2.2.1 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2.2 心理学依据:无意识接受
2.2.3 教育学依据:内隐学习理论
2.3 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3.1 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客观要求
2.3.2 适应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现实需要
2.3.3 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时代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实施原则
3.1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3.1.1 内隐性
3.1.2 无意识性
3.1.3 自主性
3.1.4 渗透性
3.1.5 跨时空性
3.1.6 多样性
3.2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原则
3.2.1 方向性原则
3.2.2 以人为本原则
3.2.3 整体性原则
3.2.4 层次性原则
3.2.5 灵活性原则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4.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得到认同
4.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显现优势
4.1.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中广泛开展
4.2 现阶段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4.2.1 部分高校管理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
4.2.2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用缺失
4.2.3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不够
4.3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
4.3.1 理论研究浅显化
4.3.2 传统观念的束缚
4.3.3 显隐关系的失衡
4.3.4 保障机制的缺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策
5.1 合理拓展优化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5.1.1 充分运用教师队伍资源实现教书育人
5.1.2 运用校园实践活动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5.1.3 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运用
5.2 建立健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5.2.1 建设符合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管理机制
5.2.2 完善创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激励机制
5.2.3 健全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外在环境保障机制
5.3 合理援用校外新闻媒体的力量
5.3.1 加强“纸媒”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主体建设
5.3.2 利用“微信”平台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5.3.3 优化“微博”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5.4 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隐”配合教育模式
5.4.1 必须坚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5.4.2 要充分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价值
5.4.3 高校“显隐教育”要有机结合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75539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1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2.1.1 显性教育
2.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1.3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2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2.2.1 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2.2 心理学依据:无意识接受
2.2.3 教育学依据:内隐学习理论
2.3 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3.1 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客观要求
2.3.2 适应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现实需要
2.3.3 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时代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实施原则
3.1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3.1.1 内隐性
3.1.2 无意识性
3.1.3 自主性
3.1.4 渗透性
3.1.5 跨时空性
3.1.6 多样性
3.2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原则
3.2.1 方向性原则
3.2.2 以人为本原则
3.2.3 整体性原则
3.2.4 层次性原则
3.2.5 灵活性原则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4.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得到认同
4.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显现优势
4.1.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中广泛开展
4.2 现阶段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4.2.1 部分高校管理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
4.2.2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用缺失
4.2.3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不够
4.3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
4.3.1 理论研究浅显化
4.3.2 传统观念的束缚
4.3.3 显隐关系的失衡
4.3.4 保障机制的缺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策
5.1 合理拓展优化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5.1.1 充分运用教师队伍资源实现教书育人
5.1.2 运用校园实践活动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5.1.3 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运用
5.2 建立健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5.2.1 建设符合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管理机制
5.2.2 完善创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激励机制
5.2.3 健全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外在环境保障机制
5.3 合理援用校外新闻媒体的力量
5.3.1 加强“纸媒”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主体建设
5.3.2 利用“微信”平台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5.3.3 优化“微博”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5.4 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隐”配合教育模式
5.4.1 必须坚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5.4.2 要充分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价值
5.4.3 高校“显隐教育”要有机结合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75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7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