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洲留学生的日常生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12:02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中国的非洲裔人士逐年增长。相较于传统的外来流动人口以及海外华人等群体的研究,国内及国际学术界对在中国的非洲人群体研究依然较少。随着国家层面对于这部分群体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该群体数量的持续壮大,实现这一群体的良好城市融入是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为方便调研的展开,本文选取了在京的部分非洲留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他们与中国城市社会展开“互动”,并最终迈向“融入”的过程,其实是在与中国人的互动、交流中具体展开的。本研究从非洲留学生与中国人之间的交流、“碰撞”切入,通过“日常生活实践”的视角,采用质性研究范式下的布洛维个案研究法对在京几所院校的来自非洲不同国家的11位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进行了研究与阐释,以期更加深入的挖掘形成非洲人在中国“融入难”问题的社会文化机理和个体行动逻辑。研究发现,非洲留学生在中国的日常生活沿着文化震撼之下的被动实践以及文化震撼之后的能动性调动实践两条路径展开。非洲留学生在抵达中国城市之后所经历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产生的“震撼”构成了其“融入难”的社会文化机理,“融入难...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问题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的选取及基本信息
第五节 重要概念界定
第一章 非洲留学生来华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来华历史追溯
第二节 来华成因分析
一、对中国文化的想象
二、汉语是就业“敲门砖”
三、中非合作战略推动
第二章 非洲留学在“文化震撼”之下的日常生活实践逻辑
第一节 感知文化差异
一、“西服的诱惑”:衣着打扮
二、“餐桌风云”:饮食习惯
三、社交碰撞:“怎么了,有事吗?”
四、空间“区隔”:留学生宿舍
第二节 “羞辱感”体验与归因
一、“另眼相看”
二、何来“另眼相看”?
第三章 非洲留学生在能动性主导之下的日常生活实践逻辑
第一节 应对“另眼相看”:“忍”
第二节 找寻“我群”
一、同胞微信群:虚拟空间的凝聚作用
二、五道口:社交“天堂”
第三节 “家”的建构
一、留学生厨房
二、周日礼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悬浮”走向“融合”——论现代性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J]. 叶方兴. 探索. 2019(06)
[2]城镇化背景下广州流动儿童对“家”空间的建构[J]. 陈淳,袁振杰,朱竑. 地理学报. 2018(12)
[3]日常实践视角下生活世界亲和性的嬗变与重塑[J]. 黄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非洲留学生在中国:历史、现实与思考[J]. 李安山,沈晓雷. 西亚非洲. 2018(05)
[5]来华非洲留学生跨文化学业适应调查与分析[J]. 陈秀琼,龚晓芳. 教育评论. 2018(09)
[6]社会空间: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 张品. 理论与现代化. 2018(05)
[7]谁是陌生人?[J]. 泮伟江. 读书. 2018(08)
[8]微信中的民族意识呈现与认同构建:基于一个彝族微信群的考察[J]. 张媛,文霄. 国际新闻界. 2018(06)
[9]非洲孔子学院的语言文化传播效果研究[J]. 杨薇,翟风杰,郭红,苏娟. 西亚非洲. 2018(03)
[10]日常生活实践的“战术”——以北京“残街”的“占道经营”现象为个案[J]. 王杰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8(02)
博士论文
[1]非洲的“过客”:对刚果(金)中国短期移民群体的研究[D]. 袁丁.云南大学 2017
[2]文化旅居者的跨文化关系建构[D]. 刘学蔚.武汉大学 2014
[3]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 王莹.上海大学 2008
[4]宗教性非营利组织的身份建构研究[D]. 黄海波.上海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前台与后台:丽江客栈主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D]. 陈会娜.陕西师范大学 2017
[2]社会认同与日常生活实践[D]. 胡安亮.辽宁大学 2015
[3]缺席的结构:爱德华·T.霍尔的文化理论探究[D]. 刘清花.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5
[4]广州非洲留学生心目中的中国形象[D]. 赵利缘.暨南大学 2014
[5]昆明市大学生男同性恋亚文化的主体建构研究[D]. 王谨业.云南民族大学 2014
[6]浙江大学海外华人留学生的个人身份构建[D]. 蒯真.浙江大学 2013
[7]“书写”的异化与“阅读”的抵抗—米歇尔·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研究[D]. 李耘耕.南京大学 2013
[8]城市拾荒者社会融入状况研究[D]. 冯新转.南京大学 2013
[9]镜里与镜外:“照相”与村民日常生活实践[D]. 冯济海.云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80794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问题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的选取及基本信息
第五节 重要概念界定
第一章 非洲留学生来华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来华历史追溯
第二节 来华成因分析
一、对中国文化的想象
二、汉语是就业“敲门砖”
三、中非合作战略推动
第二章 非洲留学在“文化震撼”之下的日常生活实践逻辑
第一节 感知文化差异
一、“西服的诱惑”:衣着打扮
二、“餐桌风云”:饮食习惯
三、社交碰撞:“怎么了,有事吗?”
四、空间“区隔”:留学生宿舍
第二节 “羞辱感”体验与归因
一、“另眼相看”
二、何来“另眼相看”?
第三章 非洲留学生在能动性主导之下的日常生活实践逻辑
第一节 应对“另眼相看”:“忍”
第二节 找寻“我群”
一、同胞微信群:虚拟空间的凝聚作用
二、五道口:社交“天堂”
第三节 “家”的建构
一、留学生厨房
二、周日礼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悬浮”走向“融合”——论现代性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J]. 叶方兴. 探索. 2019(06)
[2]城镇化背景下广州流动儿童对“家”空间的建构[J]. 陈淳,袁振杰,朱竑. 地理学报. 2018(12)
[3]日常实践视角下生活世界亲和性的嬗变与重塑[J]. 黄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非洲留学生在中国:历史、现实与思考[J]. 李安山,沈晓雷. 西亚非洲. 2018(05)
[5]来华非洲留学生跨文化学业适应调查与分析[J]. 陈秀琼,龚晓芳. 教育评论. 2018(09)
[6]社会空间: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 张品. 理论与现代化. 2018(05)
[7]谁是陌生人?[J]. 泮伟江. 读书. 2018(08)
[8]微信中的民族意识呈现与认同构建:基于一个彝族微信群的考察[J]. 张媛,文霄. 国际新闻界. 2018(06)
[9]非洲孔子学院的语言文化传播效果研究[J]. 杨薇,翟风杰,郭红,苏娟. 西亚非洲. 2018(03)
[10]日常生活实践的“战术”——以北京“残街”的“占道经营”现象为个案[J]. 王杰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8(02)
博士论文
[1]非洲的“过客”:对刚果(金)中国短期移民群体的研究[D]. 袁丁.云南大学 2017
[2]文化旅居者的跨文化关系建构[D]. 刘学蔚.武汉大学 2014
[3]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 王莹.上海大学 2008
[4]宗教性非营利组织的身份建构研究[D]. 黄海波.上海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前台与后台:丽江客栈主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D]. 陈会娜.陕西师范大学 2017
[2]社会认同与日常生活实践[D]. 胡安亮.辽宁大学 2015
[3]缺席的结构:爱德华·T.霍尔的文化理论探究[D]. 刘清花.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5
[4]广州非洲留学生心目中的中国形象[D]. 赵利缘.暨南大学 2014
[5]昆明市大学生男同性恋亚文化的主体建构研究[D]. 王谨业.云南民族大学 2014
[6]浙江大学海外华人留学生的个人身份构建[D]. 蒯真.浙江大学 2013
[7]“书写”的异化与“阅读”的抵抗—米歇尔·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研究[D]. 李耘耕.南京大学 2013
[8]城市拾荒者社会融入状况研究[D]. 冯新转.南京大学 2013
[9]镜里与镜外:“照相”与村民日常生活实践[D]. 冯济海.云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80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8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