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03:08
“新工科”是为适应全球新一轮的产业革命需要产生的一种新的学科建设理念,符合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具有跨学科研究能力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随着全球制造业的改革升级,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界也面临着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新工科”应运而生,“新工科”是对当前国际国内变化所作出地积极回应。地方高水平大学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专业建设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其他高校参与“新工科”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促使其他高校加强对“新工科”专业建设的重视。本研究主要以“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地方高水平大学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的职能,对学校专业进行调整与优化,就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专业建设进行阐述。论文从当今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性出发,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满足地方产业需求、培养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基本目标,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的研究。论文基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人才的要求,从预测未来人才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构...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依据
(一)高等教育供求关系规律
(二)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三)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四、概念界定
(一)地方高水平大学
(二)“新工科”内涵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六、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的缘由
一、从当今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
(一)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国际竞争趋势发展的需要
二、从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层面出发
(一)地方高水平大学的角色定位
(二)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从“新工科”的层面出发
(一)“新工科”专业的新增种类
(二)“新工科”自身的重要性
第二章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
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二、满足地方发展需求
三、培养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国内外高校本科专业建设的先进经验及启示
一、国外高校本科专业建设
(一)美国高校专业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二)英国高校专业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三)德国高校专业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二、国内高校本科专业建设
(一)北京邮电大学的专业建设
(二)汕头大学的专业建设
(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专业建设
三、国内外高校专业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的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一)以服务学生为中心
(二)以服务社会为中心
二、预测未来人才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一)进行多方调研,建立预警机制
(二)形成专业建设方案,严格专业设置程序
(三)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建立专业集群
三、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建设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原则
(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条件
(三)建设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四、深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打造实践教学模块
(三)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流专业师资队伍
(一)提高专业教师准入标准,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二)加强在职教师培训,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
(三)建立教师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
六、提高科研能力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一)以“放管服”为依据,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二)建立科研激励制度,提高科研团队激情
(三)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七、注重文化引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加强文化建设,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
(二)树立国际化理念,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八、构建专业认证评估体系,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一)重视专业认证评估,规范认证评估标准
(二)成立认证评估机构,制定认证评估方案
(三)建立认证评估机制,规范认证评估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以苏塞克斯大学为例[J]. 高鹏飞,李知闻,张彦通. 现代教育管理. 2013(12)
[2]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转型适配性研究[J]. 吴文清,高策,王莉.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01)
[3]美国社区学院的七大特色分析[J]. 姜光辉. 中国农业教育. 2009(04)
[4]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1)
[5]美英法日高校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究[J]. 李兴业. 现代大学教育. 2004(05)
[6]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的四个重要作用[J]. 朱迪斯·伊顿,韩晓燕. 理工高教研究. 2004(01)
[7]现代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探析[J]. 刘莉,刘素媛. 现代教育科学. 2002(11)
[8]本科专业建设的比较、思考与实践[J]. 张正国. 中国高等教育. 2002(Z1)
[9]国际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选择[J]. 陈昌贵.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03)
[10]高等教育供求的几个理论问题[J]. 肖昊.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1996(04)
硕士论文
[1]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再研究[D]. 郑静姝.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研究[D]. 李武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9
[3]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 金晓军.四川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90334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依据
(一)高等教育供求关系规律
(二)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三)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四、概念界定
(一)地方高水平大学
(二)“新工科”内涵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六、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的缘由
一、从当今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
(一)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国际竞争趋势发展的需要
二、从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层面出发
(一)地方高水平大学的角色定位
(二)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从“新工科”的层面出发
(一)“新工科”专业的新增种类
(二)“新工科”自身的重要性
第二章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
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二、满足地方发展需求
三、培养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国内外高校本科专业建设的先进经验及启示
一、国外高校本科专业建设
(一)美国高校专业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二)英国高校专业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三)德国高校专业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二、国内高校本科专业建设
(一)北京邮电大学的专业建设
(二)汕头大学的专业建设
(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专业建设
三、国内外高校专业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的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一)以服务学生为中心
(二)以服务社会为中心
二、预测未来人才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一)进行多方调研,建立预警机制
(二)形成专业建设方案,严格专业设置程序
(三)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建立专业集群
三、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建设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原则
(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条件
(三)建设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四、深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打造实践教学模块
(三)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流专业师资队伍
(一)提高专业教师准入标准,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二)加强在职教师培训,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
(三)建立教师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
六、提高科研能力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一)以“放管服”为依据,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二)建立科研激励制度,提高科研团队激情
(三)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七、注重文化引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加强文化建设,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
(二)树立国际化理念,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八、构建专业认证评估体系,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一)重视专业认证评估,规范认证评估标准
(二)成立认证评估机构,制定认证评估方案
(三)建立认证评估机制,规范认证评估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以苏塞克斯大学为例[J]. 高鹏飞,李知闻,张彦通. 现代教育管理. 2013(12)
[2]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转型适配性研究[J]. 吴文清,高策,王莉.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01)
[3]美国社区学院的七大特色分析[J]. 姜光辉. 中国农业教育. 2009(04)
[4]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1)
[5]美英法日高校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究[J]. 李兴业. 现代大学教育. 2004(05)
[6]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的四个重要作用[J]. 朱迪斯·伊顿,韩晓燕. 理工高教研究. 2004(01)
[7]现代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探析[J]. 刘莉,刘素媛. 现代教育科学. 2002(11)
[8]本科专业建设的比较、思考与实践[J]. 张正国. 中国高等教育. 2002(Z1)
[9]国际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选择[J]. 陈昌贵.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03)
[10]高等教育供求的几个理论问题[J]. 肖昊.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1996(04)
硕士论文
[1]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再研究[D]. 郑静姝.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研究[D]. 李武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9
[3]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 金晓军.四川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90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9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