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测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20:43
自1978年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中高等教育的方向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教育。我国政府特别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将“科教兴国”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在教育体系处于核心地位,为国家的发展输入经济型人才、科研人才以及技术创新人才等,高等教育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和素质,而且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时,高等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投资方式,那么其产生的效应究竟如何?高等教育值不值得投资成为了学者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测算是一个社会科学问题。之前学者对于教育回报率的估计多数是基于传统的明瑟收入方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算,但该方法无法控制不可观测变量,这样会出现变量遗漏导致内生性问题。针对遗漏变量通常使用工具变量法(IV)进行处理,然而人们会根据不可观测因素对预期收益进行比较选择是否接受教育,个体教育回报率存在着异质性,此时,工具变量法失效。本文使用Heckman等提出的假设条件更松、结果更稳健的局部工具变量法(LIV)来解决选择偏差和异质性问题。在本文中,首...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历年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万人)
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测算研究3图1-2中国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万人)资料来源于:研究生招生网和《中国统计年鉴》2019,经过整理得到图1-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经过整理得到
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测算研究3图1-2中国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万人)资料来源于:研究生招生网和《中国统计年鉴》2019,经过整理得到图1-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经过整理得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谁从高等教育扩招中获益更多?——基于广义罗伊模型的实证证据[J]. 刘生龙,郑世林. 劳动经济研究. 2019(03)
[2]接受大学教育可以克服城乡出身差异吗——农村出身个体大学教育收益率研究[J]. 孙圣民,耿雪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3]高校扩招与大学教育回报率变动——基于CGSS数据的经验研究[J]. 马汴京,蔡海静,姚先国.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06)
[4]上大学是有价值的投资吗——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的长期变动(1988—2007)[J]. 刘泽云.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4)
[5]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变化:1992~2009——基于MTE方法的实证研究[J]. 张巍巍,李雪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4(03)
[6]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对比研究[J]. 简必希,宁光杰. 经济研究. 2013 (02)
[7]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边际处理效应(MTE)的研究[J]. 许玲丽,李雪松,周亚虹.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1)
[8]高等教育质量收益的估计:基于倾向指数匹配法的研究[J]. 刘泽云,邱牧远. 中国人口科学. 2011(05)
[9]异质性、自选择偏差和教育收益率[J]. 缪柏其,舒海兵,叶五一.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1(07)
[10]中国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原因:1990—2005[J]. 陈斌开,杨依山,许伟. 经济研究. 2009(12)
博士论文
[1]技能回报、经济转型与工资不平等的上升[D]. 李晓华.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1784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历年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万人)
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测算研究3图1-2中国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万人)资料来源于:研究生招生网和《中国统计年鉴》2019,经过整理得到图1-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经过整理得到
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测算研究3图1-2中国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万人)资料来源于:研究生招生网和《中国统计年鉴》2019,经过整理得到图1-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经过整理得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谁从高等教育扩招中获益更多?——基于广义罗伊模型的实证证据[J]. 刘生龙,郑世林. 劳动经济研究. 2019(03)
[2]接受大学教育可以克服城乡出身差异吗——农村出身个体大学教育收益率研究[J]. 孙圣民,耿雪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3]高校扩招与大学教育回报率变动——基于CGSS数据的经验研究[J]. 马汴京,蔡海静,姚先国.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06)
[4]上大学是有价值的投资吗——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的长期变动(1988—2007)[J]. 刘泽云.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4)
[5]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变化:1992~2009——基于MTE方法的实证研究[J]. 张巍巍,李雪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4(03)
[6]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对比研究[J]. 简必希,宁光杰. 经济研究. 2013 (02)
[7]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边际处理效应(MTE)的研究[J]. 许玲丽,李雪松,周亚虹.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1)
[8]高等教育质量收益的估计:基于倾向指数匹配法的研究[J]. 刘泽云,邱牧远. 中国人口科学. 2011(05)
[9]异质性、自选择偏差和教育收益率[J]. 缪柏其,舒海兵,叶五一.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1(07)
[10]中国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原因:1990—2005[J]. 陈斌开,杨依山,许伟. 经济研究. 2009(12)
博士论文
[1]技能回报、经济转型与工资不平等的上升[D]. 李晓华.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1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0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