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化阅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21:00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社交媒体的阅读广泛为读者接受,成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当前微信月活跃用户超过6.5亿(IT之家),代替移动QQ成为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第一大社交软件。数据显示有51.9%的成年国民在2015年进行过微信阅读,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87.4%的人进行过微信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6),而几乎全部大学生都会通过微信进行阅读,微信成为社会化阅读的重要平台。本文基于微信平台研究大学生社会化阅读问题,主要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和对370份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别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大学生微信社会化阅读现状,探讨微信社会化阅读给大学生带来的问题,分析产生负面问题的原因并对其产生的负面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本文将微信社会化阅读分为“阅读类行为”和“社交类行为”两个部分,快速浏览文章内容、阅读篇幅少、字符少、投入时间少,“三少一快”成为大学生微信社会化阅读的常态;大学生对于微信文章点赞均值介于经常与有时之间,转发和评论介于有时和很少之间,点赞多、转发和评论少,“两少一多”是大学生微信社交阅读的现状。从微信社会...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微信
1.2.2 社会化阅读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基于微信平台的社会化阅读理论分析
2.1 使用与满足理论
2.1.1 使用与满足理论阐释
2.1.2 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微信社会化阅读
2.2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2.2.1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阐释
2.2.2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分析微信社会化阅读
3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化阅读现状调查
3.1 调查问卷设计
3.1.1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2 问卷内容设计
3.1.3 问卷实施与整理
3.2 大学生使用微信社会化阅读行为分析
3.2.1 大学生使用微信社会化阅读的基本特征
3.2.2 大学生使用微信社会化阅读的行为分析
3.2.3 大学生微信社会化阅读行为的差异化分析
3.3 大学生使用微信社会化阅读的动机分析
3.3.1 大学生微信社会化阅读动机的信度分析
3.3.2 大学生使用微信社会化阅读的动机构成
3.3.3 大学生微信社会化阅读动机的差异化分析
3.3.4 社会化阅读动机与社会化阅读行为的关系
4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化阅读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4.1 微信社会化阅读呈现的特点
4.1.1 “我传故我在”主体性的彰显
4.1.2 “强关系”社交增强信息共享
4.1.3 “碎片化时间”的阶梯性利用
4.2 微信社会化阅读存在的问题
4.2.1 浅薄化造就单向度思考
4.2.2 高度互联扩散谣言传播
4.2.3 社交与阅读的权衡问题
4.3 产生社会化阅读问题的原因
4.3.1 媒介成为现代社会的中枢
4.3.2 传受双方关系的非对等性
4.3.3 传播是作为个体人的本能
5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化阅读提升策略
5.1 政府在社会化阅读中发挥主导作用
5.1.1 健全网络信息传播的政策规范
5.1.2 重视自身舆论事件的公开力度
5.1.3 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的财政投入
5.2 媒体在社会化阅读中发挥协同作用
5.2.1 职业坚守,做好“守门人”
5.2.2 专业强化,内容“优质化”
5.2.3 技术升级,走向“人性化”
5.3 高校在社会化阅读中发挥关键作用
5.3.1 完善硬件设施,提供教学保障
5.3.2 集合校园媒体,营造良好氛围
5.3.3 开展跨校合作,共享资源经验
5.4 个人在社会化阅读中发挥主体作用
5.4.1 转变观念,理性社交阅读
5.4.2 形式多样,提高阅读兴趣
5.4.3 深度思考,积累阅读成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化阅读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化阅读的版权市场规则创新[J]. 于文. 编辑学刊. 2015(05)
[2]以ZAKER为例浅谈社会化阅读[J]. 戴维. 图书情报研究. 2015(02)
[3]微信文学的存在方式与功能取向[J]. 欧阳友权. 江海学刊. 2015(01)
[4]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使用强度分析:以微信阅读为例[J]. 李武,陈美玲,肖洋. 科技与出版. 2015(01)
[5]社会化阅读平台的用户互动关系探析——以“豆瓣读书”用户行为为例[J]. 张云,茆意宏.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12)
[6]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及使用与满足研究[J]. 詹恂,严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11)
[7]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研究:以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J]. 李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06)
[8]基于微信的新媒体品牌传播——以“她生活”为例[J]. 李薇. 新闻知识. 2014(06)
[9]移动互联时代社会化阅读的行为模式研究[J]. 郑满宁,李彪. 传媒. 2014(09)
[10]基于用户黏性的社会化阅读社区盈利模式分析[J]. 徐媛. 科技与出版. 2014(03)
博士论文
[1]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D]. 李新祥.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微信的传播特性探究[D]. 徐田娣.吉林大学 2015
[2]基于微信的报纸媒体营销研究[D]. 严洋.安徽大学 2014
[3]微信的传播模式分析[D]. 高莹.郑州大学 2014
[4]基于社交网络的社会化阅读研究[D]. 尤翕然.湖南大学 2014
[5]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 田仲金.吉林大学 2014
[6]微信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研究[D]. 胡玉翠.山东大学 2014
[7]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营销变革[D]. 邱晨.上海大学 2014
[8]大学生阅读动机问卷编制及其相关研究[D]. 陈晓莉.暨南大学 2010
[9]中学生阅读动机发展的研究[D]. 柳长友.天津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1806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微信
1.2.2 社会化阅读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基于微信平台的社会化阅读理论分析
2.1 使用与满足理论
2.1.1 使用与满足理论阐释
2.1.2 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微信社会化阅读
2.2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2.2.1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阐释
2.2.2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分析微信社会化阅读
3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化阅读现状调查
3.1 调查问卷设计
3.1.1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2 问卷内容设计
3.1.3 问卷实施与整理
3.2 大学生使用微信社会化阅读行为分析
3.2.1 大学生使用微信社会化阅读的基本特征
3.2.2 大学生使用微信社会化阅读的行为分析
3.2.3 大学生微信社会化阅读行为的差异化分析
3.3 大学生使用微信社会化阅读的动机分析
3.3.1 大学生微信社会化阅读动机的信度分析
3.3.2 大学生使用微信社会化阅读的动机构成
3.3.3 大学生微信社会化阅读动机的差异化分析
3.3.4 社会化阅读动机与社会化阅读行为的关系
4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化阅读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4.1 微信社会化阅读呈现的特点
4.1.1 “我传故我在”主体性的彰显
4.1.2 “强关系”社交增强信息共享
4.1.3 “碎片化时间”的阶梯性利用
4.2 微信社会化阅读存在的问题
4.2.1 浅薄化造就单向度思考
4.2.2 高度互联扩散谣言传播
4.2.3 社交与阅读的权衡问题
4.3 产生社会化阅读问题的原因
4.3.1 媒介成为现代社会的中枢
4.3.2 传受双方关系的非对等性
4.3.3 传播是作为个体人的本能
5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化阅读提升策略
5.1 政府在社会化阅读中发挥主导作用
5.1.1 健全网络信息传播的政策规范
5.1.2 重视自身舆论事件的公开力度
5.1.3 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的财政投入
5.2 媒体在社会化阅读中发挥协同作用
5.2.1 职业坚守,做好“守门人”
5.2.2 专业强化,内容“优质化”
5.2.3 技术升级,走向“人性化”
5.3 高校在社会化阅读中发挥关键作用
5.3.1 完善硬件设施,提供教学保障
5.3.2 集合校园媒体,营造良好氛围
5.3.3 开展跨校合作,共享资源经验
5.4 个人在社会化阅读中发挥主体作用
5.4.1 转变观念,理性社交阅读
5.4.2 形式多样,提高阅读兴趣
5.4.3 深度思考,积累阅读成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化阅读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化阅读的版权市场规则创新[J]. 于文. 编辑学刊. 2015(05)
[2]以ZAKER为例浅谈社会化阅读[J]. 戴维. 图书情报研究. 2015(02)
[3]微信文学的存在方式与功能取向[J]. 欧阳友权. 江海学刊. 2015(01)
[4]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使用强度分析:以微信阅读为例[J]. 李武,陈美玲,肖洋. 科技与出版. 2015(01)
[5]社会化阅读平台的用户互动关系探析——以“豆瓣读书”用户行为为例[J]. 张云,茆意宏.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12)
[6]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及使用与满足研究[J]. 詹恂,严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11)
[7]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研究:以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J]. 李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06)
[8]基于微信的新媒体品牌传播——以“她生活”为例[J]. 李薇. 新闻知识. 2014(06)
[9]移动互联时代社会化阅读的行为模式研究[J]. 郑满宁,李彪. 传媒. 2014(09)
[10]基于用户黏性的社会化阅读社区盈利模式分析[J]. 徐媛. 科技与出版. 2014(03)
博士论文
[1]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D]. 李新祥.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微信的传播特性探究[D]. 徐田娣.吉林大学 2015
[2]基于微信的报纸媒体营销研究[D]. 严洋.安徽大学 2014
[3]微信的传播模式分析[D]. 高莹.郑州大学 2014
[4]基于社交网络的社会化阅读研究[D]. 尤翕然.湖南大学 2014
[5]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 田仲金.吉林大学 2014
[6]微信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研究[D]. 胡玉翠.山东大学 2014
[7]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营销变革[D]. 邱晨.上海大学 2014
[8]大学生阅读动机问卷编制及其相关研究[D]. 陈晓莉.暨南大学 2010
[9]中学生阅读动机发展的研究[D]. 柳长友.天津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1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0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