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分析——基于科研论文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26 06:45
基于科研论文从规模、质量和效益三方面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论文发表的学科结构,运用聚类分析为国内建设高校寻找对标院校。评价结果表明:国内建设高校在科研论文发表上,规模显著提升,质量有待加强,效益转化亟待提高。在下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国内建设高校应进一步依据建设方案聚焦学科建设方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从重视规模向提升质量转变,提升科研的转化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各类大学整体发文表现情况
在其余两类高校中,国内建设高校的1区期刊发文在规模、增量和增幅上都有巨大的提升,虽然国内建设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仍然有一定差距,但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发文数量已经超过瓦格宁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增幅显示出对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超越趋势。(见图2)(二)质量维度对比
2.5年h指数比较。从第一类高校的分析结果来看,境外高校的5年h指数水平一直优于境内。从境内外表现最好的三所院校来看,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表现最好,显著高于北京大学,而新加坡国立大学表现要显著高于境内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排名最末的三所院校中,日本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水平也显著高于郑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云南大学三所院校。但从整体来看,虽然境内外高校的5年h指数都在上升,但境内高校的增幅高于境外,两者差距在不断缩小。第二类高校与第一类高校相似,境外高校5年h指数平均水平要高于境内。境内排名前三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表现要分别高于境外南洋理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但在排名最末的三所院校中,境内高校表现远低于境外。整体来看,国内建设高校进步显著,与境外高校的差距正在缩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国大学“卓越计划”实施成效评价:基于PSM-DID方法[J]. 王传毅,杨力苈,杨佳乐.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1)
[2]中国撤稿现状调查[J]. 王凤产.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12)
[3]日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多维行动路径——基于“全球顶尖大学计划”A类大学的研究[J]. 张照旭,李玲玲,蔡三发. 比较教育研究. 2019(10)
[4]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与评价: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J]. 周光礼,蔡三发,徐贤春,王顶明.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9)
[5]韩国“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 闫俊,钱多.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6]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模式及其国际影响[J]. 陈丽媛,刘念才. 教育研究. 2019(06)
[7]C9高校境外专利浅析[J]. 张君飞,徐丽萍,吴红列. 中国高校科技. 2019(05)
[8]2008—2017年中国作者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论文撤稿情况分析及思考[J]. 范姝婕,付晓霞. 编辑学报. 2019(01)
[9]构建中国特色评价体系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 王战军,刘静.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8(06)
[10]以东华大学ESI高水平论文为例探讨多平台数据的决策支持服务[J]. 董政娥,任瑞荣,陈惠兰.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8(05)
本文编号:3101156
【文章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各类大学整体发文表现情况
在其余两类高校中,国内建设高校的1区期刊发文在规模、增量和增幅上都有巨大的提升,虽然国内建设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仍然有一定差距,但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发文数量已经超过瓦格宁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增幅显示出对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超越趋势。(见图2)(二)质量维度对比
2.5年h指数比较。从第一类高校的分析结果来看,境外高校的5年h指数水平一直优于境内。从境内外表现最好的三所院校来看,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表现最好,显著高于北京大学,而新加坡国立大学表现要显著高于境内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排名最末的三所院校中,日本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水平也显著高于郑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云南大学三所院校。但从整体来看,虽然境内外高校的5年h指数都在上升,但境内高校的增幅高于境外,两者差距在不断缩小。第二类高校与第一类高校相似,境外高校5年h指数平均水平要高于境内。境内排名前三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表现要分别高于境外南洋理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但在排名最末的三所院校中,境内高校表现远低于境外。整体来看,国内建设高校进步显著,与境外高校的差距正在缩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国大学“卓越计划”实施成效评价:基于PSM-DID方法[J]. 王传毅,杨力苈,杨佳乐.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1)
[2]中国撤稿现状调查[J]. 王凤产.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12)
[3]日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多维行动路径——基于“全球顶尖大学计划”A类大学的研究[J]. 张照旭,李玲玲,蔡三发. 比较教育研究. 2019(10)
[4]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与评价: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J]. 周光礼,蔡三发,徐贤春,王顶明.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9)
[5]韩国“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 闫俊,钱多.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6]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模式及其国际影响[J]. 陈丽媛,刘念才. 教育研究. 2019(06)
[7]C9高校境外专利浅析[J]. 张君飞,徐丽萍,吴红列. 中国高校科技. 2019(05)
[8]2008—2017年中国作者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论文撤稿情况分析及思考[J]. 范姝婕,付晓霞. 编辑学报. 2019(01)
[9]构建中国特色评价体系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 王战军,刘静.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8(06)
[10]以东华大学ESI高水平论文为例探讨多平台数据的决策支持服务[J]. 董政娥,任瑞荣,陈惠兰.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8(05)
本文编号:3101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0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