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受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化活动的过程,自然属于人的思想传播活动的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多变,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挑战也空前加剧。传播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与确立,影响和推动着其他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在当前形势下,随着传播学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一方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关注传播活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得运用传播学原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受众理论是以受众为核心所建构的现代传播学理论,从受众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播活动进行了比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传播活动目标具有一致性、活动过程的要素具有对应性、活动类型具有相通之处,同时也指出二者在对传播者的要求、以及二者传播客体的侧重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之后,又详细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受教育者与一般传播活动中的受众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二者的特点具有相同之处、二者具有共同的消极心理、二者都受固有观念的影响,但也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受教育者与一般传播活动的受众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态度有异,二者的思想发展过程也不同。最后将受众理论的基本观念进行归类,分为受众的主体性观点和受众的反馈及生产性观点。第一部分主要为后文提供了一个框架。第二部分是在受众理论视角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审视,首先指出了大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不仅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的情况,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意识的错位。同时,对大学生需求认知存在偏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包括对大学生需求的时代性认知不足、对大学生需求的层次性认知欠缺、对大学生需求的发展性认知不足、对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认知欠缺等问题。最后,反馈环节薄弱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了干扰,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单向线性的传播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弱化了大学生对信息的反馈。第三部分主要探究的是在受众理论指导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具体策略:首先,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建设,既要求教育者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也要求大学生加强自身主体性建设。同时,满足大学生时代性需求、发展性需求以及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层次性。最后,加强大学生的反馈机制建设,包括强化大学生前置反馈机制、中程反馈机制以及大学生后继反馈机制建设。
【关键词】:受众理论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4
-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14-25
-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活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4-18
- 1. 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活动的相同点14-16
- 2. 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传播活动的不同点16-18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与传播受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8-21
- 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与传播受众的相同点18-20
- 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与传播受众的不同点20-21
- (三) 受众理论的基本观点21-25
- 1. 受众的主体性观点21-23
- 2. 受众的反馈及生产性观点23-25
- 二、受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审视25-33
- (一) 大学生的主体性缺失25-26
- 1. 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25-26
- 2.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意识错位26
- (二) 对大学生需求认知存在偏差26-29
- 1. 对大学生需求的时代性认知不足26-27
- 2. 对大学生需求的个体性认知欠缺27-28
- 3. 对大学生需求的层次性认知不够28
- 4. 对大学生需求的发展性认知不足28
- 5. 对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认知欠缺28-29
- (三) 反馈环节薄弱29-33
- 1. 传统高校呈现单向、线性的教育传播模式29-31
- 2. 思想政治教育者弱化了大学生对信息的反馈31-33
- 三、借鉴受众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3-46
- (一) 增强大学生主体性建设33-37
- 1.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33-35
- 2. 大学生加强自身主体性建设35-37
- (二) 满足大学生的需求37-42
- 1. 满足大学生时代性需求37-39
- 2. 满足大学生需求层次的差异性39
- 3. 满足大学生发展性需要39-41
- 4. 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41-42
- (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机制建设42-46
- 1. 加强大学生前置反馈机制建设42-43
- 2. 加强大学生中程反馈机制建设43-44
- 3. 加强大学生后继反馈机制建设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1
- 后记51-52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2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3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4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5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6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8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受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9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