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公开评价改变高校教学:美国“评师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2:11

  本文关键词:公开评价改变高校教学:美国“评师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评师网”是一个以网络为依托、公开化的高校教学评价平台。该网站由美国软件工程师约翰·司普斯因斯基创立,网站设立的目的在于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参考意见、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评价反馈以及为高校强化教学地位提供可能。在美国“评师网”运行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化”的教学评价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思路,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等评价理念,引领了公开评价高校教学的新方向。美国“评师网”通过“五分制”和“选项制”的细化评价指标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构建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平台、“教学趣味排行榜”评价平台以及高校分类教学评价平台等多样化的校际教学评比平台,以此实现高校之间的教学质量评比。同时,美国“评师网”还不断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并创新教学评价栏目,设置了“分数/等级评价”、“标签评价”、“热辣指数评价”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同时增设“教师大反击”栏目进行教学评价反馈,通过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结果呈现吸引学生等评价者积极参与教学评价,以此推进公开评价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美国“评师网”的出现对高校教学评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网站为教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以此提高教学排名、扩大教学声誉的影响力;同时,该网站还拓宽了学生了解高校教学信息的渠道,赋予了学生民主参与教学评价的权利,为实现高校师生教学信息双向反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评教积极性提供了可能;此外,这一网站的出现也促使社会更加关注高校教学,有效发挥了社会的舆论监督力量;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评师网”构建了多样化的高校校际教学质量评比平台,通过”量化排名“的方式展示了高校的教学实力,强化了教学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但是,美国“评师网”的出现也在高校教学质量是否具有可比性、公开评价教学是否会损害教师形象以及学生评价高校教学质量是否可信等方面引发了诸多争议。因而,我国在引进这一方式并进行高校教学评价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公开评价高校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定位。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改革过程中,树立公开评价高校教学的理念并构建教学评价信息公开平台;同时,不断完善多元教学评价与监督机制,以丰富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再者,利用公开、合理的教学评价结果改进高校教学计划和授课安排,最终构建科学、有效、多元化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教学在高校发展和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关键词】:美国 评师网 高校教学 教学质量 公开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2.0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22
  • 一、 问题的提出12-13
  • (一)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12
  • (二)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亟待解决12-13
  • (三) 美国“评师网”代表了高校教学评价新趋势13
  • 二、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3-14
  • (一) 论文选题目的13-14
  • (二) 论文选题意义14
  • 三、 核心概念14-15
  • (一) 美国“评师网”14-15
  • (二) 公开评价15
  • (三) 高校教学评价15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15-18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18-19
  • (三) 研究趋势19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19-20
  • (一) 研究思路19-20
  • (二) 研究方法20
  • 六、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20-22
  • (一) 研究重点20-21
  • (二) 研究难点21
  • (三)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21-22
  • 第一章 美国“评师网”的产生与发展22-31
  • 一、 美国“评师网”产生的背景22-25
  • (一) 学生难以充分表达教学评价意见22-23
  • (二) 高校传统教学评价效果不佳23-24
  • (三)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24-25
  • 二、 美国“评师网”的目的指向25-27
  • (一) 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参考意见25-26
  • (二) 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评价反馈26
  • (三) 为高校强化教学地位提供可能26-27
  • 三、 美国“评师网”的发展历程27-31
  • (一) 初创与发展时期27-28
  • (二) 调整与巩固时期28-30
  • (三) 趋向稳定时期30-31
  • 第二章 美国“评师网”的教学评价理念31-37
  • 一、 坚持“公开化”的教学评价核心31-33
  • (一) 公开教学评价指标31
  • (二) 公开教学评价过程31-32
  • (三) 公开教学评价结果32-33
  •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思路33-35
  • (一) 关注学生的评价自主权33-34
  • (二) 落实教师的评价反馈权34
  • (三) 实现公众的评价知情权34-35
  •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35-37
  • (一)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对象35
  • (二)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35-36
  • (三) 多样化的评价结果呈现36-37
  • 第三章 美国“评师网”的教学评价方式37-50
  • 一、 细化教学评价指标37-40
  • (一) “五分制”教学质量评价37-38
  • (二) “选项制”教学质量评价38-39
  • (三) “五分制”高校发展评价39-40
  • 二、 构建多样化评价平台40-43
  • (一)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平台40-41
  • (二) “教学趣味排行榜”评价平台41-43
  • (三) 高校分类教学评价平台43
  • 三、 丰富教学评价形式43-48
  • (一) 评价方法丰富多样43-44
  • (二) 页面交互友好便利44-45
  • (三) 语言风格幽默风趣45-46
  • (四) 结果呈现形象生动46-48
  • 四、 创新教学评价栏目48-50
  • (一) 积极联合社交网站48
  • (二) 引入市场排名机制48-49
  • (三) 增设评价反馈环节49-50
  • 第四章 美国“评师网”对高校教学产生的影响50-61
  • 一、 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有效促进教师教学50-53
  • (一) 提供有效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50-52
  • (二) 使用统一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排名52
  • (三) 扩大高校教师教学声誉影响范围52-53
  • 二、 改变教学评价方式,落实学生评价权利53-55
  • (一) 拓宽学生了解高校教学信息渠道53-54
  • (二) 赋予学生民主参与教学评价权利54-55
  • (三) 实现高校师生教学信息双向反馈55
  • 三、 构建多样化评比平台,,提高高校教学地位55-58
  • (一) 构建量化平台提升高校排名56-57
  • (二) 影响高校管理部门运作方式57-58
  • (三) 促进教务部门合理安排课程58
  • 四、 促使公众关注高校教学,发挥社会监督力量58-61
  • (一) 提升社会公众对高校教学关注度59
  • (二) 促使社会舆论监督高校教学发展59-60
  • (三) 影响社会群体教育资源资金走向60-61
  • 第五章 美国“评师网”引发的争议61-67
  • 一、 高校教学质量是否具有可比性?61-63
  • (一) 不同高校之间教学质量是否可比?61
  • (二) 不同学科之间教学质量是否可比?61-62
  • (三) 不同教师之间教学质量是否可比?62-63
  • 二、 公开评价高校教学是否损害教师形象?63-65
  • (一) 公开教学信息是否会损害教师形象?63
  • (二) 公开评价结果是否会损害教师形象?63-64
  • (三) 网络匿名评价是否会损害教师形象?64-65
  • 三、 学生评价高校教学质量是否可信?65-67
  • (一) 学生评教结果是否等于高校教学质量?65
  • (二) 学生是否会滥用公开评价教学权利?65-67
  • 第六章 美国“评师网”对我国教学评价改革的启示67-73
  • 一、 以公开评价理念促进高校教学发展67-68
  • (一) 树立公开评价高校教学理念67
  • (二) 构建教学评价信息公开平台67-68
  • 二、 以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推进教学评价改革68-69
  • (一) 合理定位第三方教学评价模式68-69
  • (二) 完善多元教学评价与监督机制69
  • 三、 以丰富的教学评价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评价69-71
  • (一) 综合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69-70
  • (二) 丰富教学评价结果表现形式70-71
  • 四、 以合理的教学评价结果改进高校课程安排71-73
  • (一) 改进高校教学课程计划71
  • (二) 调整高校授课教师安排71-73
  • 结语:改革,在争议中前行73-75
  • 参考文献75-80
  • 致谢80-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云;浅谈教学反馈的功能和原则[J];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杨之毛,谢辉英;浅谈教学反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07期

3 王彦明;;“有效教学”的社会学追问[J];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4 黄栋贵;反馈与控制在教学中的应用[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5 张兰红;;重视教学反馈 实现教学相长[J];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6 徐章英,顾力兵;;教学反馈系统[J];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05期

7 曹荣誉;;教学反馈——功能与方法[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8 王仲,康葳;浅谈信息反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8年04期

9 任小平;;注重教学反馈,提高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旬);2013年12期

10 黄剑英;;小议教学反馈[J];贵州教育;2006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游;;论教学疲劳的形成、调控和预防[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白彩连;王喜平;;组织教学的艺术探究[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3 陈志高;;试论化学教学中的学生练习[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教研室 孙敏娟;课堂教学反馈四忌[N];江苏教育报;2011年

2 主讲 苍溪城郊中学教师 张兴武;数学教学反馈与矫正探讨[N];广元日报;2008年

3 衢州市菁才中学校长 林炳伟;“自主尝试”之教学[N];衢州日报;2011年

4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中学英语教研室教研员 陈芳;教学目标要明确清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江苏省滨海县北坍初级中学 杨定军;明确课标理念 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N];学知报;2010年

6 罗仁洪;品尝自助教学大餐[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7 ;臻于成熟中达成对技巧的超越[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陈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素协同”规律[N];光明日报;2009年

9 潘曼江;新课程呼唤“无障碍教学”[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田文华;潜心育桃李[N];吕梁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俊奇;有效语文教学反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博;延吉市第十二中学语文“三究四学”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3 杨雷;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交互式”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龚奕轩;高中英语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冯沙沙;“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徐亮;集合教学中教师PCK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何港;乡镇中学高中自然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莹;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反馈行为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戈;多媒体教学大潮下对传统教学优点的弘扬[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10 郭晓丽;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公开评价改变高校教学:美国“评师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1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1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