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方法启发

发布时间:2021-07-02 23:54
  为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以具有代表性的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图学为例,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对比与新方法探索研究。国外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三维构形,关注细节;教学实践上立足项目设计,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教学手段能灵活综合运用胶片投影、多媒体和白板"三位一体"。根据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图学注重教学内容与设计思维相结合的思想,结合国内教学现状,潜心思索,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以装配图为引导,零件图为课程开展的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编排;同时制作了三维虚拟教具,提升学生的三维形体库储备,强化读图能力;最后引导学生通过SolidWorks软件虚拟设计机械构件,并进行3D打印的延展实践教学应用。相较目前国内多所高校"细而全"的输入式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表达技能训练和主观能动学习,且学习成效显著,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文章来源】:图学学报. 2020,4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方法启发


2组组合形体视图分析

胶片,实体,容器,玻璃


课程讲解没有具体的教材,有利于教师根据科技发展的要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感。开篇直接讲解正交投影、三视图的绘制。教师通过图1中的胶片投影展示借助玻璃容器观测三维实体,引出6个视图之间的三等关系,并阐明ISO国标标准和ANSI国标的差别。随后的每个主题便围绕三维实体的绘制逐渐深入讲解,从基础的绘图比例、圆弧切线、尺寸标注到轴测图的表达。在理论课上教师会详细剖析案例的绘图步骤,和学生同步绘制三视图,再加上课后大量的练习,整体学习效果明显。此外每周安排有SolidWorks的主题训练,学生通过软件引导,逐步完成最终的图形绘制学习,进一步推进了三维实体空间想象力的训练。

三视图,画法,虚线,主视图


(2)关注难点和细节。虽然不同于国内授课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点,但授课教师很注重难点和细节。如强调虚线的画法:若虚线为粗实线的延长线时,虚线在连接处应留有空隙。图2右上角为图形的轴测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图形占的方格数,能够按比例快速绘制出顶视图、主视图和侧视图。因美国国家标准ANSI与国内标准ISO体系不同,所以3个视图略有差别。通过实例的训练,学生既能在脑海中将轴测立体图形转换为平面三视图,也能理解虚线的正确画法。对难点组合体部分。教师会引导学生详细分析形体,看视图抓特征,分解形体对投影,最终在脑海里构思出整体构形。并且会举一反三,将同组的图形放在一起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真切理解知识的运用。如图3所示。2组视图层次较多,顶视图完全一样,主视图也很像,但空间形体却绝然不同。突破口就是分解形体抓视图特征。以第1组为例,教师将主视图按照封闭线框及特征分解为4部分。顶视图根据长方形分解为3部分。然后将顶视图与主视图比对,如:4对应位置Ⅰ吗?如果对,则4在最前端且高度最高,4之后的图形都不可见,则1,2,3所指图形均为虚线,与主视图不符;4对应位置Ⅲ吗?如果对,则4在最后端,4之前的部分均可见,则主视图3对应的图线不应是虚线……,如此通过“工程语言”与图形反复对话,直到正确对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DIO项目式教学研究与设计——以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程图学课程为例[J]. 庄宏,陈忠,唐文献,叶福民.  大学教育. 2019(03)
[2]构建基于OBE的立体化制图教学新体系[J]. 张京英,杨薇,佟献英,张辉,张彤.  图学学报. 2019(01)
[3]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图学测绘教学改革[J]. 宋鸣,陈卫华,郑敏,魏兴春,李海燕.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8(03)
[4]面向智能制造技术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 乐天明,蒋敏.  大学教育. 2018(05)
[5]美国纽约大学图学课程对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 刘晶.  化工高等教育. 2018(02)
[6]美国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深度观察[J]. 朱科钤,ACHESON Douglas,袁惠新,刘善淑,丁建宁,袁宁一.  图学学报. 2017(05)
[7]基于中德合作项目“IHK技术制图师”方向的“技术制图”课程整体教学框架设计[J]. 曹素红.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11)
[8]中美工程制图及CAD系列课程及教育比较——以中国农业大学和OSU为例[J]. 张彦娥,Chulho Yang,李丽.  图学学报. 2013(02)
[9]中日机械制图教材的比较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 舒宏,胡清泥,高菲.  工程图学学报. 2010(04)
[10]美国高校工程图学教育特色分析[J]. 冯涓.  工程图学学报. 2008(03)



本文编号:3261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61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