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校本科生创新素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06:36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人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而成为创新人才所具备的素养匮乏恰恰是困扰和阻碍高校创新人才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本科生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及思维、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四个维度对青海高校本科生创新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海高校的创新环境氛围不足、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创新教育理念滞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科学、缺少创新实践交流学习的平台等问题。对其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青海高校创新理念滞后、高校教师和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淡薄、高校创新课程设置不科学、校园创新环境氛围不足、创新实践平台搭建不足等。在此基础上,针对青海高校本科生创新素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提升青海高校本科生创新素养发展的策略。首先,青海高校要以理念引领完善培养本科生创新素养的教学模式,高校要增强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和本科生的创新意识,青海高校管理要走向服务与解放的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其次,要以课程引导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素养,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学科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加强校际之间的课程资源互...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T”型人才模式图
图 1-1 三校抽样样本创新意识表现调查选项比例分布图注:图中 A 代表“急于获得答案”;B 代表不急于找到答案,充分联想,试图发现各条件要素间的关联”:代表“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求解”;D 代表“遵循明确的规则和指导,参照己有的相关案例求解”;E 代表“量尝试不同的方法”。从图 1-1 的显示来看,青海民族大学抽样样本中选择“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充分联想,试图发现各条件要素间的关联”选项的比例较大。青海大学抽样样本中选择“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充分联想,试图发现各条件要素间的关联”和“遵循明确的规则和指导,参照已有的相关案例求解”的比例较大。青海师范大学抽样样本中选择“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求解”这一选项的比例较大。在此题选项中的其余两个备选项被选中的比例较低,其中“尽量尝试不同的方法”这一选项的入选率平均为 6%。由此可见,本科生尝试新思维方法的情况不多,受已有思维定势的限制,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表现并不突出。表 1-7 三校问题解决表现选项的卡方统计结果表N(五项) 卡方值 相伴概率Observed(N) Chi-Square Asymp. Sig(P)
关于青海高校本科生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表现的调查,从三个学校抽样样本统计结果反映的情况看,青海高校本科生在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表现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青海高校大部分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思维表现不突出。第二,青海高校本科生在日常学习交往中关注创新素养发展的氛围不是很浓,所以青海高校的创新环境氛围渲染不足。第三,青海高校教师对本科生在创新意识及思维方面几乎没有影响,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守旧、单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教育理念滞后。(三)本科生认知能力方面1.整体情况在关于青海高校本科生认知能力表现情况的调査中,被调查的三所大学的抽样样本的统计数据结果表明,本科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想象以及联想能力表现的选项集中分布于 B、C 项,即包括观察、记忆、想象、联想、迁移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水平在本科生中的表现水平有高有低,呈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如图 1-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时代,知识学习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J]. 武启云. 中国民族教育. 2018(01)
[2]STEAM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及其实施策略[J]. 师保国,高云峰,马玉赫.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4)
[3]师生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学解析[J]. 郭辉.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7(02)
[4]探寻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变革之道——来自“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16年年会”的思考[J]. 周仕德,李晶晶. 中小学管理. 2017(02)
[5]聚焦创新人才培养 探路教育创新发展——来自“第三届北京教育论坛”的部分观点[J]. 崔若峰. 中小学管理. 2017(02)
[6]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实践与挑战[J]. 王洪才. 教育学术月刊. 2016(12)
[7]双超常教育: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题[J]. 官群. 当代教育科学. 2016(15)
[8]个性化学习的学校实践与探索[J]. 董君武. 教育发展研究. 2016(06)
[9]钱颖一对话马斯克 创新本源[J]. 清华管理评论. 2016(Z1)
[10]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影响学术志趣的教育因素探析——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为例[J]. 陆一,史静寰. 教育研究. 2015(05)
博士论文
[1]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D]. 吴淑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 廖志豪.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 郭世田.山东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硕士研究生创新素养调查研究[D]. 阳谦舟.江西师范大学 2016
[2]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 史玉环.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研究[D]. 韩晓乐.长安大学 2008
[4]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 朱洪波.武汉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25270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T”型人才模式图
图 1-1 三校抽样样本创新意识表现调查选项比例分布图注:图中 A 代表“急于获得答案”;B 代表不急于找到答案,充分联想,试图发现各条件要素间的关联”:代表“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求解”;D 代表“遵循明确的规则和指导,参照己有的相关案例求解”;E 代表“量尝试不同的方法”。从图 1-1 的显示来看,青海民族大学抽样样本中选择“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充分联想,试图发现各条件要素间的关联”选项的比例较大。青海大学抽样样本中选择“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充分联想,试图发现各条件要素间的关联”和“遵循明确的规则和指导,参照已有的相关案例求解”的比例较大。青海师范大学抽样样本中选择“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求解”这一选项的比例较大。在此题选项中的其余两个备选项被选中的比例较低,其中“尽量尝试不同的方法”这一选项的入选率平均为 6%。由此可见,本科生尝试新思维方法的情况不多,受已有思维定势的限制,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表现并不突出。表 1-7 三校问题解决表现选项的卡方统计结果表N(五项) 卡方值 相伴概率Observed(N) Chi-Square Asymp. Sig(P)
关于青海高校本科生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表现的调查,从三个学校抽样样本统计结果反映的情况看,青海高校本科生在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表现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青海高校大部分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思维表现不突出。第二,青海高校本科生在日常学习交往中关注创新素养发展的氛围不是很浓,所以青海高校的创新环境氛围渲染不足。第三,青海高校教师对本科生在创新意识及思维方面几乎没有影响,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守旧、单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教育理念滞后。(三)本科生认知能力方面1.整体情况在关于青海高校本科生认知能力表现情况的调査中,被调查的三所大学的抽样样本的统计数据结果表明,本科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想象以及联想能力表现的选项集中分布于 B、C 项,即包括观察、记忆、想象、联想、迁移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水平在本科生中的表现水平有高有低,呈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如图 1-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时代,知识学习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J]. 武启云. 中国民族教育. 2018(01)
[2]STEAM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及其实施策略[J]. 师保国,高云峰,马玉赫.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4)
[3]师生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学解析[J]. 郭辉.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7(02)
[4]探寻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变革之道——来自“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16年年会”的思考[J]. 周仕德,李晶晶. 中小学管理. 2017(02)
[5]聚焦创新人才培养 探路教育创新发展——来自“第三届北京教育论坛”的部分观点[J]. 崔若峰. 中小学管理. 2017(02)
[6]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实践与挑战[J]. 王洪才. 教育学术月刊. 2016(12)
[7]双超常教育: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题[J]. 官群. 当代教育科学. 2016(15)
[8]个性化学习的学校实践与探索[J]. 董君武. 教育发展研究. 2016(06)
[9]钱颖一对话马斯克 创新本源[J]. 清华管理评论. 2016(Z1)
[10]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影响学术志趣的教育因素探析——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为例[J]. 陆一,史静寰. 教育研究. 2015(05)
博士论文
[1]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D]. 吴淑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 廖志豪.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 郭世田.山东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硕士研究生创新素养调查研究[D]. 阳谦舟.江西师范大学 2016
[2]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 史玉环.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研究[D]. 韩晓乐.长安大学 2008
[4]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 朱洪波.武汉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25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25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