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大学学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5 01:27
  以科学兴趣产生机制为核心研究问题,运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编制的调查问卷对895名北京大学理科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中小阶段科学兴趣产生和持续发展的来源非常单一化;一半以上学生的科学兴趣最初产生集中在小学及以前,但科学兴趣产生的年龄早晚与进入大学后的成绩以及职业志趣的发展并没有显著关系;父母对子女科学兴趣的支持程度与大学期间科学课程的成绩显著相关;各阶段学校教育经历对学生发展和坚持理工科兴趣的作用方式不尽相同。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教育学术月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大学学业的影响


影响学生坚持在STEM领域的学校经历因素

工科,领域,学生,因素


根据图2可知,具体活动方面,在小学一至四年级以及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阶段,棋类游戏或电脑游戏、书籍或杂志是主要的使学生坚持在STEM领域的具体活动,26.4%的学生因棋类游戏或电脑游戏坚持在STEM领域,32.1%的学生因书籍或杂志坚持在STEM领域。在大学阶段,7.9%的学生因电脑编程而坚持在STEM领域。书籍或杂志是导致学生坚持在STEM领域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棋类游戏或电脑游戏,但是这两个因素都主要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起作用,在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影响降低;电脑编程对学生坚持在STEM领域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和大学阶段;其他因素对学生坚持在STEM领域的影响不大。

兴趣,领域,动机,学生


根据图3可知,在兴趣和动机方面,10.6%的学生因为在大学产生的职业兴趣导致其坚持在STEM领域,12.3%和11.6%的学生因为小学一至四年级和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对数学问题或逻辑游戏的兴趣坚持在STEM领域,18.8%的学生因为大学阶段对该领域的兴趣或热情坚持在STEM领域。对数学问题或逻辑游戏的兴趣对学生坚持在STEM领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降低,而其他兴趣、动机影响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提升,从初中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时期到大学时期影响提升最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竞赛对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的影响效应评估[J]. 胡咏梅,薛海平.  教育研究. 2014(09)
[2]高中生科学素养的性别差异——基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经验研究[J]. 胡咏梅,唐一鹏.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3(04)
[3]兴趣发展四阶段模型的研究述评[J]. 张林,李玉婵,邢方.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2)
[4]学生科学教学知觉对科学素养成绩影响的跨文化比较[J]. 吴娴,张文静,辛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04)
[5]兴趣发生机制研究的进展与创新[J]. 章凯.  心理科学. 2003(02)
[6]高中生学习兴趣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J]. 夏凌翔,张世宇,王振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06)

硕士论文
[1]基于PISA的15岁学生科学兴趣跨文化研究[D]. 肖伟.上海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43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43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5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