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15:30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然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享受着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时,网络异化问题也随之而生,一方面,网络信息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负面效应也在大学生身上逐渐显露出来。本文以马克思异化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网络信息异化、信息拜物教,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了网络信息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以青海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基本情况、大学生网络信息异化基本情况、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异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极影响及成因,最后对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出了对策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将本土化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中,以新青海精神助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占领网络高地,发挥网络信息正能量教育功能。
【文章来源】:青海大学青海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和难点
1.4.2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2.1 网络信息异化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2.1.1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2.1.2 网络信息异化及信息拜物教
2.1.3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与网络信息异化的关系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内涵
2.2.2 网络信息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必要性
2.2.2.1 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2.2.2 是抵制多种社会思潮挑战的需要
2.2.2.3 是“互联网+教育”环境变化的需要
第三章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
3.1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基本情况
3.1.1 青海大学生网络信息调查基本情况
3.1.2 青海大学生网络信息异化调查基本情况
3.1.3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基本情况
3.2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
3.2.1 青海大学生网络信息异化的主要表现
3.2.2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
第四章 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异化对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及成因分析
4.1 消极影响
4.1.1 增加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
4.1.2 非主流意识形态挑战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4.1.3 信息的“泛娱乐化”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4.1.4 削弱了大学生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4.2 成因分析
4.2.1 网络信息的虚假性
4.2.2 网络信息的多元化
4.2.3 网络信息的泛娱乐化
4.2.4 大学生网络素养有待提高
第五章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5.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5.1.1 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5.1.2 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5.1.3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5.2 将本土化教育融入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中
5.2.1 结合青海省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色内容
5.2.2 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地区的巨大变化
5.2.3 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
5.3 以新青海精神助推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5.3.1 致力于发挥青海地区的时代楷模精神
5.3.2 立足于“两弹一星”精神、“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
5.3.3 依托于青海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
5.4 占领网络高地,发挥网络信息正能量教育功能
5.4.1 清朗网络空间,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观
5.4.2 丰富网络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5.4.3 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附录
本文编号:3344813
【文章来源】:青海大学青海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和难点
1.4.2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2.1 网络信息异化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2.1.1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2.1.2 网络信息异化及信息拜物教
2.1.3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与网络信息异化的关系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内涵
2.2.2 网络信息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必要性
2.2.2.1 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2.2.2 是抵制多种社会思潮挑战的需要
2.2.2.3 是“互联网+教育”环境变化的需要
第三章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
3.1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基本情况
3.1.1 青海大学生网络信息调查基本情况
3.1.2 青海大学生网络信息异化调查基本情况
3.1.3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基本情况
3.2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
3.2.1 青海大学生网络信息异化的主要表现
3.2.2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
第四章 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异化对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及成因分析
4.1 消极影响
4.1.1 增加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
4.1.2 非主流意识形态挑战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4.1.3 信息的“泛娱乐化”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4.1.4 削弱了大学生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4.2 成因分析
4.2.1 网络信息的虚假性
4.2.2 网络信息的多元化
4.2.3 网络信息的泛娱乐化
4.2.4 大学生网络素养有待提高
第五章 网络信息环境下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5.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5.1.1 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5.1.2 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5.1.3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5.2 将本土化教育融入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中
5.2.1 结合青海省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色内容
5.2.2 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地区的巨大变化
5.2.3 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
5.3 以新青海精神助推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5.3.1 致力于发挥青海地区的时代楷模精神
5.3.2 立足于“两弹一星”精神、“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
5.3.3 依托于青海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
5.4 占领网络高地,发挥网络信息正能量教育功能
5.4.1 清朗网络空间,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观
5.4.2 丰富网络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5.4.3 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附录
本文编号:3344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4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