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治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网络的迅速发展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切实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近几年来,我国的网民数量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大学生网民作为知识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年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已然成为了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网络的工具性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方便了他们的生活。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网络属于离散型结构,自身有着虚拟性、隐匿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网民的真实身份很难识别,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缺乏道德舆论的约束,有着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容易诱使自律意识本就薄弱的大学生在网络世界自由驰骋,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治理迫在眉睫。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道德精神的代表,起着传播道德理念和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他们的网络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化程度,而且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网络道德能否健康发展,进而为构建和谐的网络文化奠定基础。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出现的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结合国家切实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以治理的思维为视角,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度剖析,提出一些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治理路径。本文从网络道德的含义、特征和原则、治理与网络道德特点的一致性、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治理的必要性,大学生当前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原因分析以及治理路径展开分析和论述,共分为四个部分:导论部分,介绍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路径和方法、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一章,笔者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网络道德的含义加以科学界定,并着重阐释了网络道德的特征和原则,同时论述了治理与网络道德的内在统一性以及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进行治理的必要性。第二章,分析和总结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设计说明、数据的统计分析,进而全面客观地总结出大学生存在的一些网络道德问题,包括网络道德心理层面和网络道德行为层面。具体体现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价值观念迷茫、网络责任意识弱化等网络心理问题和学术抄袭泛滥、浏览和传播色情网站、网络暴力、散播网络谣言、网络购物失信、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等网络道德行为失范问题。第三章,解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出现的成因。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作为一个伴随网络发展而出现的世界性课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及网络自身的特点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进行剖析,理顺问题和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第四章,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后,结合国家针对网络进行深度治理的背景,极力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治理路径。本文从充分发挥政府治理主体的作用、增强高校的治理能力、完善网络企业的技术治理手段以及提高大学生的自治能力等四个治理主体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为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做出自身应尽的努力,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治理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9
- 1.选题意义11-12
- 1.1 理论意义12
- 1.2 现实意义12
- 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2.1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2.2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3.研究思路和方法17
- 3.1 研究思路17
- 3.2 研究方法17
- 4.创新和不足17-19
- 4.1 创新之处17-18
- 4.2 不足之处18-19
- 第一章 网络道德及治理概述19-26
- 1.1 网络道德的含义19
- 1.2 网络道德的特征19-21
- 1.2.1 依赖型道德转向自主型道德19-20
- 1.2.2 封闭型道德转向开放型道德20
- 1.2.3 一元道德转向多元道德20
- 1.2.4 道德他律转向道德自律20-21
- 1.3 网络道德的原则21
- 1.3.1 网络道德的自由原则21
- 1.3.2 网络道德的平等原则21
- 1.3.3 网络道德的互惠原则21
- 1.4 治理与网络道德特点相吻合21-22
- 1.5 大学生网络道德治理的必要性22-26
- 1.5.1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23
- 1.5.2 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23-24
- 1.5.3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4
- 1.5.4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4-26
- 第二章 正视问题:网络道德问题治理的前提和基础26-39
- 2.1 问卷调查的意义26
- 2.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发放26-27
- 2.3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27-39
- 2.3.1 网络道德心理问题27-31
- 2.3.2 网络道德行为失范31-39
- 第三章 解析成因:网络道德问题治理的着力点39-47
- 3.1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39-41
- 3.1.1 西方价值观强势渗透39
- 3.1.2 社会矛盾的网络表达39-40
- 3.1.3 网络法律法规相对滞后40
- 3.1.4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40-41
- 3.1.5 网络舆论的导向偏失41
- 3.2 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滞后41-43
- 3.2.1 高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41-42
- 3.2.2 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单一42
- 3.2.3 网络道德教育人才匮乏42-43
- 3.2.4 高校的有效监管欠缺43
- 3.3 大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43-45
- 3.3.1 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较差43-44
- 3.3.2 宣泄情绪和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44
- 3.3.3 大学生的自律性薄弱44-45
- 3.4 网络结构的负面影响45-47
- 3.4.1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民主体意识弱化45
- 3.4.2 网络的开放性造成网民价值观念迷茫45-47
- 第四章 探讨对策:网络道德问题治理的决心47-61
- 4.1 充分发挥政府的治理主体作用47-51
- 4.1.1 优化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47-48
- 4.1.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48-49
- 4.1.3 制定和完善网络治理政策和法规49-50
- 4.1.4 加强网络技术监管50-51
- 4.2 增强高校的治理能力51-57
- 4.2.1 高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52-55
- 4.2.2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55-56
- 4.2.3 加强校园心理辅导机制建设56-57
- 4.3 完善网络企业的治理手段57-58
- 4.3.1 提高网络企业的责任意识57-58
- 4.3.2 加快技术创新58
- 4.4 提高大学生的自治能力58-61
- 4.4.1 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58-59
- 4.4.2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59-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64-66
- 后记66-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波,白玉文;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略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杨双;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建设[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杨双;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廖信伟;何少华;;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尹翔;;网络时代大学生面临的网络道德问题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张志成;孙清河;;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成军;;试析解决大学校园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海艳;;高校应对“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策略探析[J];学理论;2012年06期
9 王小元;朱文媛;;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原因探析[J];学理论;2012年12期
10 李玉华;闫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世林;让科技与道德同行[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跃;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治理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曾美莲;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与教育对策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艳;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4 李骏;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温俊丰;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其解决途径[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勇;高校网络道德问题现状及其对策[D];中南大学;2010年
7 郭新永;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8 刘丽平;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尹学才;网络道德问题与网络伦理建构[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陈静;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治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