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视域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4 15:54
网络问政作为“互联网+政治”的产物,近年来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新通道,考察和了解高触网率的大学生参与网络问政的情况,为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是检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良好切入点。本文试图在网络问政视域下,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进行反思,针对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结合时代特点,探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以期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有所裨益。首先,对网络问政与公民意识的关联互动进行了分析:公民意识的觉醒与成长是推动网络问政兴起的主体性成因,反过来,网络问政则具有激发、提升公民意识的独特的功能优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其次,对大学生参与网络问政的情况和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概括出大学生在参与网络问政方面呈现出的特点:有关网络问政的认知尚不甚完整、对网络问政的总体评价呈正面性、参与网络问政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对网络问政的诉求功利性大于责任感。然后就此透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方面的特点,发现存在着自觉与模糊交织并存和知行分离脱节的问题。再次,针对上述大学生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视角下,开始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进行检...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网络问政与公民意识的互动关联
2.1 网络问政概述
2.1.1 网络问政内涵的界定
2.1.2 网络问政的兴起
2.2 公民意识及其主要体现
2.2.1 公民意识的含义
2.2.2 公民意识的主要体现
2.3 网络问政与公民意识的互动机理
2.3.1 公民意识的成长推动网络问政的兴起
2.3.2 网络问政的发展促进公民意识的提升
第3章 网络问政视域下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透析
3.1 大学生参与网络问政的现状
3.1.1 考察大学生参与网络问政现状的十个问题
3.1.2 大学生参与网络问政的特点分析
3.2 网络问政参与现状折射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3.2.1 自觉与模糊交织并存
3.2.2 行为与认知分离脱节
第4章 网络问政视域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检视
4.1 公民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4.1.1 “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教育”
4.1.2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涵义
4.2 网络问政视域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缺失
4.2.1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清晰
4.2.2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欠佳
4.2.3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4.3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4.3.1 缺乏深入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
4.3.2 缺乏必要的公民意识教育的行为规范
4.3.3 缺乏良好的文化基因和社会氛围
第5章 网络问政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构想
5.1 树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新理念
5.1.1 “互联网+”思维的新型教育观
5.1.2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系统观
5.1.3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开放观
5.2 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系
5.2.1 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地位
5.2.2 明确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
5.2.3 完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
5.3 创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5.3.1 灌输与引导相结合
5.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3.3 传统手段与网络手段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安徽省高校为例[J]. 许鹤. 池州学院学报. 2016(06)
[2]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调查报告[J]. 傅梅蓉,陈清水,黄真真. 现代教育科学. 2014(01)
[3]网络政治参与:功能及对策[J]. 金文玲.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1(03)
[4]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徐志远,崔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04)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教育”的阙如与补构[J]. 戴回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28)
[6]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J]. 檀传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7]网络话语权对行政问责制建设的意义分析[J]. 厉有国. 求实. 2009(01)
[8]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综述[J]. 吴艳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02)
[9]公民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J]. 汪建兵,申笑梅,何新林.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7(04)
[10]公民教育的进展研究:发达国家的探索[J]. 奥骓·奥斯勒,侯·斯塔克,王小飞. 中国德育. 2007(04)
博士论文
[1]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 崔贞姬.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研究[D]. 李敏.宁波大学 2011
[2]当前中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反思与探索[D]. 李惠.新疆师范大学 2010
[3]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 丁占英.大连理工大学 2009
[4]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张冬利.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36447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网络问政与公民意识的互动关联
2.1 网络问政概述
2.1.1 网络问政内涵的界定
2.1.2 网络问政的兴起
2.2 公民意识及其主要体现
2.2.1 公民意识的含义
2.2.2 公民意识的主要体现
2.3 网络问政与公民意识的互动机理
2.3.1 公民意识的成长推动网络问政的兴起
2.3.2 网络问政的发展促进公民意识的提升
第3章 网络问政视域下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透析
3.1 大学生参与网络问政的现状
3.1.1 考察大学生参与网络问政现状的十个问题
3.1.2 大学生参与网络问政的特点分析
3.2 网络问政参与现状折射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3.2.1 自觉与模糊交织并存
3.2.2 行为与认知分离脱节
第4章 网络问政视域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检视
4.1 公民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4.1.1 “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教育”
4.1.2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涵义
4.2 网络问政视域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缺失
4.2.1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清晰
4.2.2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欠佳
4.2.3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4.3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4.3.1 缺乏深入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
4.3.2 缺乏必要的公民意识教育的行为规范
4.3.3 缺乏良好的文化基因和社会氛围
第5章 网络问政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构想
5.1 树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新理念
5.1.1 “互联网+”思维的新型教育观
5.1.2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系统观
5.1.3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开放观
5.2 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系
5.2.1 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地位
5.2.2 明确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
5.2.3 完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
5.3 创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5.3.1 灌输与引导相结合
5.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3.3 传统手段与网络手段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安徽省高校为例[J]. 许鹤. 池州学院学报. 2016(06)
[2]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调查报告[J]. 傅梅蓉,陈清水,黄真真. 现代教育科学. 2014(01)
[3]网络政治参与:功能及对策[J]. 金文玲.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1(03)
[4]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徐志远,崔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04)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教育”的阙如与补构[J]. 戴回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28)
[6]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J]. 檀传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7]网络话语权对行政问责制建设的意义分析[J]. 厉有国. 求实. 2009(01)
[8]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综述[J]. 吴艳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02)
[9]公民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J]. 汪建兵,申笑梅,何新林.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7(04)
[10]公民教育的进展研究:发达国家的探索[J]. 奥骓·奥斯勒,侯·斯塔克,王小飞. 中国德育. 2007(04)
博士论文
[1]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 崔贞姬.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研究[D]. 李敏.宁波大学 2011
[2]当前中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反思与探索[D]. 李惠.新疆师范大学 2010
[3]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 丁占英.大连理工大学 2009
[4]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张冬利.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36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43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