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9:41
20世纪3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教师培养模式经历了一次转型,这次转型有其深刻的背景。这一时期,基础教育的普及使学生数量剧增,学校类型趋于多样化,课程也随之进行了改革;教师资格证书逐渐由县级管理向州管理过渡,认证制度进一步发展;美国涌现了一些新的教师教育思潮,抨击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些对教师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调整管理模式,引进了一些优秀学者,这对于更新教师培养模式至关重要。20世纪3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这一时期培养目标由技能型教师到复合型教师,教师培养层次由学士提升到硕士;其次是扩充了课程科目,增加了与中学相衔接的教学内容,并调整了课程结构;最后是招生标准和培养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型,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为美国中小学培养了一批优秀师资,提升了办学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术声誉,继而带动了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这得益于师范学院及时调整并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主动加强并拓展与实习学校的合作。我国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也...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20 世纪30 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动因
第一节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
一、初等义务教育普及的完成和中等教育的逐步普及
二、中学课程的改革
第二节 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
一、终身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逐步废除
二、教师资格证书管理的主体由分散走向集中
第三节 美国新教师教育思潮的出现
一、专业取向的进步主义教师教育思潮
二、学术取向的要素主义教师教育思潮
三、人文取向的存在主义教师教育思潮
第四节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教师培养模式及面临的挑战
二、詹姆斯·拉塞尔院长及相关学者的推动
第二章 20 世纪30 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表现
第一节 教师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的转变
一、培养目标由技能型到复合型的转变
二、培养层次由学士提升到硕士
第二节 课程体系的转变
一、课程科目的扩充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 招生标准和培养方式的转变
一、提高招生标准
二、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第三章 20世纪3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成效及影响
第一节 为美国中小学培养了一批优秀师资
一、培养了跨文化跨学科的教师
二、培养了学术精湛的教师
第二节 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影响
一、提升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办学水平
二、提高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学术声誉
三、带动了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四章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历史经验
一、及时调整并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
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三、主动加强并拓展与实习学校的合作
第二节 对我国教师培养的当代启示
一、依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目标
二、调整并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三、关注课程学习与教育实习的相互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政策与思考[J]. 王定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06)
[2]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J]. 陕西教育(高教). 2018(05)
[3]引领与发展: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科的学术大师们[J]. 邢丽琴. 大学(研究版). 2016(09)
[4]群星闪耀的时刻: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创建[J]. 陈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02)
[5]20世纪美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为考察中心[J]. 肖朗,孙岩. 现代大学教育. 2015(01)
[6]教育史学科在美国的早期制度化历程——以孟禄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为中心的考察[J]. 沈文钦. 教育学术月刊. 2013(10)
[7]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份博士名单的见证[J]. 丁钢. 高等教育研究. 2013(05)
[8]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以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为例[J]. 包水梅. 高教探索. 2013(03)
[9]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与教育实习课程改革研究[J]. 刘旭东.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02)
[1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付尧. 长春大学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综合化背景下美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D]. 刘朝锋.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 沈岚霞.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 秦立霞.陕西师范大学 2008
[4]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历史视野及个案研究[D]. 王凤玉.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 郭德红.河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20世纪上半叶美国教师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 王清媛.河南大学 2014
[2]孟禄教育史学思想研究[D]. 党宁.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对我国教师教育目标若干问题的探讨[D]. 邓见兰.江西师范大学 2006
[4]人本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 郑红红.福建师范大学 2005
[5]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研究[D]. 谢美彬.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55866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20 世纪30 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动因
第一节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
一、初等义务教育普及的完成和中等教育的逐步普及
二、中学课程的改革
第二节 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
一、终身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逐步废除
二、教师资格证书管理的主体由分散走向集中
第三节 美国新教师教育思潮的出现
一、专业取向的进步主义教师教育思潮
二、学术取向的要素主义教师教育思潮
三、人文取向的存在主义教师教育思潮
第四节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教师培养模式及面临的挑战
二、詹姆斯·拉塞尔院长及相关学者的推动
第二章 20 世纪30 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表现
第一节 教师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的转变
一、培养目标由技能型到复合型的转变
二、培养层次由学士提升到硕士
第二节 课程体系的转变
一、课程科目的扩充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 招生标准和培养方式的转变
一、提高招生标准
二、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第三章 20世纪3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成效及影响
第一节 为美国中小学培养了一批优秀师资
一、培养了跨文化跨学科的教师
二、培养了学术精湛的教师
第二节 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影响
一、提升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办学水平
二、提高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学术声誉
三、带动了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四章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历史经验
一、及时调整并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
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三、主动加强并拓展与实习学校的合作
第二节 对我国教师培养的当代启示
一、依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目标
二、调整并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三、关注课程学习与教育实习的相互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政策与思考[J]. 王定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06)
[2]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J]. 陕西教育(高教). 2018(05)
[3]引领与发展: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科的学术大师们[J]. 邢丽琴. 大学(研究版). 2016(09)
[4]群星闪耀的时刻: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创建[J]. 陈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02)
[5]20世纪美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为考察中心[J]. 肖朗,孙岩. 现代大学教育. 2015(01)
[6]教育史学科在美国的早期制度化历程——以孟禄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为中心的考察[J]. 沈文钦. 教育学术月刊. 2013(10)
[7]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份博士名单的见证[J]. 丁钢. 高等教育研究. 2013(05)
[8]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以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为例[J]. 包水梅. 高教探索. 2013(03)
[9]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与教育实习课程改革研究[J]. 刘旭东.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02)
[1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付尧. 长春大学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综合化背景下美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D]. 刘朝锋.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 沈岚霞.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 秦立霞.陕西师范大学 2008
[4]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历史视野及个案研究[D]. 王凤玉.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 郭德红.河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20世纪上半叶美国教师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 王清媛.河南大学 2014
[2]孟禄教育史学思想研究[D]. 党宁.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对我国教师教育目标若干问题的探讨[D]. 邓见兰.江西师范大学 2006
[4]人本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 郑红红.福建师范大学 2005
[5]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研究[D]. 谢美彬.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55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455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