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微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生成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15:15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今,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活跃在生活当中,许多新开发的传媒平台都被加上“微”字。从微博、微信到逐步受到关注的微视频、微访谈等等。如此可见,以微见著、以微道义的支持众多微小个体随时表达的微时代已经到临。以90后以及95后为主流的大学生,是微时代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在被微时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校学生是微时代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他们生成文化自信,为我国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带来深刻影响,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有利于我国的优秀文化为全球灿烂文化注入新动力。微时代由于其传播迅速、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优势,为大学生生成文化自信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拓宽了认同时空。因此,对于大学生生成文化自信而言,如何在微时代下,积极运用各种微媒体资源弘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创新培育方法,认真做到贴近高校学生、贴近微时代,战胜一些学生的文化自负和文化自卑心态,切实有效的使当代大学生逐渐生成文化自信。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前期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收集,阐明微时代与文化自信的概念、特点及其理论基础。为了增...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微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生成策略研究


大学生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上的时间

大学生,媒体,高校学生,娱乐消遣


图 1 大学生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上的时间关于大学生使用微媒体的目的,在调查问卷第 9 题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在1085 份有效问卷中,有 1001 名大学生使用微软件用于交际,占 92.26%;有 845名大学生用于娱乐消遣,占了 77.88%;有 838 名大学生使用微媒体是为了了解时事新闻,占了 77.24%;还有 731 名大学生使用微媒体是为了学习,占了67.37%。如图 2,从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使用微媒体是用于交际、了解时事新闻和娱乐消遣的,用于学习的大学生只有一半,因此,正确指引高校学生使用微媒体,是很重要的。

大学生,时事新闻,相关学习,眼界


名大学生认为微媒体的普及,可以随时随地的和家人朋友沟通,占了 87.74%;937 名高校学生认为可以开拓眼界,增添知识,占了 86.36%;884 名大学生认为可以最快的了解时事新闻,占了 81.47%;878 名大学生认为可以便捷的获取相关学习材料,占了 80.92%;544 名大学生则认为微时代的当下,大量时间被网络占取,占了 50.14%。从中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微时代为生活更多的是带来了便利,因此,可以利用微时代的便捷性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时代下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培养困境及路径探析[J]. 樊新华.  亚太教育. 2016(31)
[2]“微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J]. 刘丽霞,刘凤梅.  人民论坛. 2016(02)
[3]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综述[J]. 冯飞芸.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5(11)
[4]“微”时代:表现、特征及传统媒体的着力点——以纸媒体为例[J]. 杜建华.  新闻大学. 2015(02)
[5]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消解与重构[J]. 杨军,陈根.  教育探索. 2014(06)
[6]微视频,让老师轻松教,让孩子轻松学[J]. 徐洁.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06)
[7]微博中的个体认同:静态“内观”与动态分裂[J]. 陈华明,李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8]“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J]. 杜坤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16)
[9]微时代视阈中高校网络德育困境及对策[J]. 吴小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10)
[10]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J]. 万美容,明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28)



本文编号:3516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16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b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