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关系对博士生科研投入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5 00:02
博士生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关系(简称导学关系)是指在博士生教育过程中,博士生与直接导师(第一导师)之间的互动、影响和互信状态,它以学术、科研活动为基础,主要包括师生在交往过程中的角色、位置、行为。博士生科研投入是指博士生(包括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时间的博士)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程度和状态。研究导学关系、博士生科研投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是改善培养条件,改革培养模式,组织培养资源,为博士生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创造优越培养环境的基础。基于人际环形模型理论、信任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结合我国博士生教育的问题与现状,提出了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导学关系如何影响博士生科研投入?围绕核心问题提出三个相关研究问题,开展调查和分析。问题一,导学关系的特征是什么?问题二,博士生科研投入的特征是什么?问题三,导学关系如何影响博士生的科研投入?基于人际环形模型理论、信任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导学关系信任度与博士生科研投入呈正相关;导学关系影响度与博士生科研投入呈负相关;导学关系信任度与博士生自我科研效能感存在正相关;导学关系影响度与博士生自我科研效能感存在负相关;博士生自我...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热点问题引发思考
二、对博士生与导师群体开展研究具有潜在价值
三、博士生科研行为涉及多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四、社会转型和发展为开展研究带来契机
五、个人兴趣推动本研究
第二节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 梳理了中外博士生教育的相关文献
(二) 研制了适合于调查博士生科研实情的工具
(三) 分析、回答了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几个焦点问题
二、实践意义
(一) 有助于博士生教育质量调查的舆情功能
(二) 有益于高校教育管理政策调整的智库功能
(三) 有助于博士生成长的导向功能
(四) 可呈现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功能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一、核心问题
二、子问题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导学关系
(二) 博士生科研投入
(三) 影响
(四) 信任
(五) 博士生自我科研效能感
第四节 研究方法设计
一、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的研究设计
二、操作层面的研究设计
(一) 研究技术路线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原则与研究伦理
(四) 本研究论文框架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博士生科研投入的相关研究
一、文献概述
(一) 科研投入的内涵
(二) 科研投入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三) 作为结果变量的科研投入研究
(四) 作为前因变量的科研投入研究
(五) 科研投入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主题
二、特征评析
第二节 关于博士生导学关系的相关研究
一、文献概述
(一) 相关文献对师生关系的外延和内涵的讨论
(二) 对不同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的分析与测量
(三) 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的分析与测量
二、特征评析
第三节 关于“导学关系与科研投入关系”的相关研究
一、文献概述
二、特征评析
第四节 文献研究总结与评论
一、文献研究发现
(一) 研究思想演变的基本脉络
(二) 研究方法的整体特征
(三) 研究的主题特征
二、对本研究的启示
(一) 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二) 选择独特有效的研究视角
(三) 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思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际环形模型理论
一、人际环形模型的基本特征
二、人际环形模型与同类模型的特征比较
三、人际环形模型的应用
四、人际环形模型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 信任理论
一、信任的定义、作用与影响
二、信任的分类
三、测量信任
四、信任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自我效能感理论
一、自我效能感内涵
二、自我效能感的产生机制
三、一般性效能感和特殊效能感
四、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建构模型、提出研究假设
一、建构模型
二、研究假设
第二节 量化分析设计
一、问卷结构设计与内容选择
(一) 国内外现有问卷存在的问题
(二) 博士生科研投入问卷内容与维度设计
二、问卷调查程序设计
(一) 变量设置
(二) 变量使用的排除性说明
(三) 测量工具
(四) 对导学关系的测量操作设计
(五) 对博士生科研投入的测量操作
三、预测问卷信效度检验
(一) 预测问卷的效度
(二) 预测卷信度检验分析
四、正式问卷施测
五、对问卷中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第三节 质性分析设计
一、质性分析的目的
二、质性分析的方法
三、访谈问题提纲与问题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导学关系与博士生科研投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导学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导学关系基本状况分析
二、导学关系差异分析
(一) 婚姻状态差异分析
(二) 性别差异分析
(三) 年龄差异分析
(四) 发文数量差异分析
(五) 主持科研项目状况差异分析
(六) 学位性质差异分析
(七) 跨学科性质差异分析
(八) 参与科研项目状况差异分析
(九) 工作经历差异分析
(十) 年级差异分析
(十一) 学科文化性质差异分析
(十二) 招生入学性质差异分析
(十三) 学习背景差异分析
(十四) 工作背景差异分析
三、本节分析结果小结
第二节 博士生科研投入现状分析
一、博士生科研投入基本状况分析
二、博士生科研投入差异分析
(一) 信任度差异分析
(二) 影响度差异分析
三、本节分析结果小结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导学关系对博士生科研投入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导学关系对博士生科研投入影响的回归分析
一、线性关系假设检验
二、多重共线性问题检验
三、回归结果
第二节 博士生科研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三节 导学关系中的信任分析——现象学的视角
一、问题
二、情境
(一) 广州某高校科研团队
(二) 南京某高校科研团队
三、基本操作、效度及研究伦理
四、方法论基础
五、信任来源与影响因素——基于N科研团队的分析
(一) 认同感唤起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
(二) 承诺激发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
(三) 身份认知诱生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
(四) 培养制度因素左右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
(五) 师生良性互动是博士生对导师产生信任的条件和基础
(六) 反思:信任的来源、本质与功能
六、信任变化轨迹及意义发现—基于对G科研团队的分析
(一) 学生的能力与责任心是导师对博士生产生信任的基石
(二) 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受制于对科研质量诉求的差异性
(三) 导师的信任强化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
(四) 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受制于外界的压力
(五) 反思:信任的变化、意义和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导学关系的现状与特征
二、博士生科研投入的现状与特征
三、导学关系对博士生科研投入的影响
(一) 量化分析对假设的验证情况
(二) “影响”的机制
(三) “影响”的过程
(四) “影响”的意义
第二节 建议
一、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博士生自我科研效能感的价值
(一) 重视博士生效能感信息
(二) 从不同途径搜集并利用博士生效能感信息
(三) 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四) 提升博士生的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五) 增强博士生的文化自信
二、确保师生在信任中互动
(一) 呼唤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复苏
(二) 关注博士生多样化科研需求
(三) 给予博士生个性化指导
(四) 建立立体化师生交流平台,整合博士生的学习与科研资源
(五) 完善博士生培养机制,确保师生在信任中互动
第三节 本研究贡献、局限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博士生科研活动参与影响因素调查
附录2 博士生导师访谈提纲
附录3 博士生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制度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基于2017年6所“985高校”博士生招生简章的分析[J]. 刘阳,林荣日.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2)
[2]社会支持对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安媛媛,苑广哲,伍新春,王文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1)
[3]硕士研究生师生关系质量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徐文文,王瑛,卢国华. 中华护理教育. 2016(11)
[4]师生关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基于过程的博士生培养质量[J]. 徐岚,陶涛,严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10)
[5]教育生态学的哲学图景——文化生态学的新论域[J]. 黄正泉.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4)
[6]导师科研活跃度和学术地位对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影响[J]. 袁康,王颖,缪园,汤超颖.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07)
[7]情绪劳动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模型[J]. 丁先存,郑飞鸿. 华东经济管理. 2016(06)
[8]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机制研究[J]. 王雅静,田庆锋,蔡建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04)
[9]网络社区临场感对阅读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分析[J]. 季丹,李武. 图书情报工作. 2016(02)
[10]当代中国大学师生关系管理探析[J]. 赵振杰. 教师教育研究. 2015(05)
博士论文
[1]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 王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2]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 侯立平.中央美术学院 2013
[3]博士生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蔺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4]大学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 肖楠.大连理工大学 2012
[5]理工科博士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 金凌志.华中科技大学 2011
[6]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 彭国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7]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 高山.中南大学 2010
[8]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 杨洋.南开大学 2010
[9]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 胥秋.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0]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 赵立莹.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调查研究[D]. 陈娜.广西师范大学 2015
[2]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研究[D]. 边静.兰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17012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热点问题引发思考
二、对博士生与导师群体开展研究具有潜在价值
三、博士生科研行为涉及多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四、社会转型和发展为开展研究带来契机
五、个人兴趣推动本研究
第二节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 梳理了中外博士生教育的相关文献
(二) 研制了适合于调查博士生科研实情的工具
(三) 分析、回答了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几个焦点问题
二、实践意义
(一) 有助于博士生教育质量调查的舆情功能
(二) 有益于高校教育管理政策调整的智库功能
(三) 有助于博士生成长的导向功能
(四) 可呈现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功能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一、核心问题
二、子问题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导学关系
(二) 博士生科研投入
(三) 影响
(四) 信任
(五) 博士生自我科研效能感
第四节 研究方法设计
一、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的研究设计
二、操作层面的研究设计
(一) 研究技术路线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原则与研究伦理
(四) 本研究论文框架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博士生科研投入的相关研究
一、文献概述
(一) 科研投入的内涵
(二) 科研投入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三) 作为结果变量的科研投入研究
(四) 作为前因变量的科研投入研究
(五) 科研投入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主题
二、特征评析
第二节 关于博士生导学关系的相关研究
一、文献概述
(一) 相关文献对师生关系的外延和内涵的讨论
(二) 对不同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的分析与测量
(三) 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的分析与测量
二、特征评析
第三节 关于“导学关系与科研投入关系”的相关研究
一、文献概述
二、特征评析
第四节 文献研究总结与评论
一、文献研究发现
(一) 研究思想演变的基本脉络
(二) 研究方法的整体特征
(三) 研究的主题特征
二、对本研究的启示
(一) 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二) 选择独特有效的研究视角
(三) 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思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际环形模型理论
一、人际环形模型的基本特征
二、人际环形模型与同类模型的特征比较
三、人际环形模型的应用
四、人际环形模型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 信任理论
一、信任的定义、作用与影响
二、信任的分类
三、测量信任
四、信任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自我效能感理论
一、自我效能感内涵
二、自我效能感的产生机制
三、一般性效能感和特殊效能感
四、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建构模型、提出研究假设
一、建构模型
二、研究假设
第二节 量化分析设计
一、问卷结构设计与内容选择
(一) 国内外现有问卷存在的问题
(二) 博士生科研投入问卷内容与维度设计
二、问卷调查程序设计
(一) 变量设置
(二) 变量使用的排除性说明
(三) 测量工具
(四) 对导学关系的测量操作设计
(五) 对博士生科研投入的测量操作
三、预测问卷信效度检验
(一) 预测问卷的效度
(二) 预测卷信度检验分析
四、正式问卷施测
五、对问卷中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第三节 质性分析设计
一、质性分析的目的
二、质性分析的方法
三、访谈问题提纲与问题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导学关系与博士生科研投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导学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导学关系基本状况分析
二、导学关系差异分析
(一) 婚姻状态差异分析
(二) 性别差异分析
(三) 年龄差异分析
(四) 发文数量差异分析
(五) 主持科研项目状况差异分析
(六) 学位性质差异分析
(七) 跨学科性质差异分析
(八) 参与科研项目状况差异分析
(九) 工作经历差异分析
(十) 年级差异分析
(十一) 学科文化性质差异分析
(十二) 招生入学性质差异分析
(十三) 学习背景差异分析
(十四) 工作背景差异分析
三、本节分析结果小结
第二节 博士生科研投入现状分析
一、博士生科研投入基本状况分析
二、博士生科研投入差异分析
(一) 信任度差异分析
(二) 影响度差异分析
三、本节分析结果小结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导学关系对博士生科研投入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导学关系对博士生科研投入影响的回归分析
一、线性关系假设检验
二、多重共线性问题检验
三、回归结果
第二节 博士生科研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三节 导学关系中的信任分析——现象学的视角
一、问题
二、情境
(一) 广州某高校科研团队
(二) 南京某高校科研团队
三、基本操作、效度及研究伦理
四、方法论基础
五、信任来源与影响因素——基于N科研团队的分析
(一) 认同感唤起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
(二) 承诺激发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
(三) 身份认知诱生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
(四) 培养制度因素左右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
(五) 师生良性互动是博士生对导师产生信任的条件和基础
(六) 反思:信任的来源、本质与功能
六、信任变化轨迹及意义发现—基于对G科研团队的分析
(一) 学生的能力与责任心是导师对博士生产生信任的基石
(二) 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受制于对科研质量诉求的差异性
(三) 导师的信任强化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
(四) 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受制于外界的压力
(五) 反思:信任的变化、意义和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导学关系的现状与特征
二、博士生科研投入的现状与特征
三、导学关系对博士生科研投入的影响
(一) 量化分析对假设的验证情况
(二) “影响”的机制
(三) “影响”的过程
(四) “影响”的意义
第二节 建议
一、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博士生自我科研效能感的价值
(一) 重视博士生效能感信息
(二) 从不同途径搜集并利用博士生效能感信息
(三) 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四) 提升博士生的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五) 增强博士生的文化自信
二、确保师生在信任中互动
(一) 呼唤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复苏
(二) 关注博士生多样化科研需求
(三) 给予博士生个性化指导
(四) 建立立体化师生交流平台,整合博士生的学习与科研资源
(五) 完善博士生培养机制,确保师生在信任中互动
第三节 本研究贡献、局限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博士生科研活动参与影响因素调查
附录2 博士生导师访谈提纲
附录3 博士生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制度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基于2017年6所“985高校”博士生招生简章的分析[J]. 刘阳,林荣日.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2)
[2]社会支持对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安媛媛,苑广哲,伍新春,王文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1)
[3]硕士研究生师生关系质量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徐文文,王瑛,卢国华. 中华护理教育. 2016(11)
[4]师生关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基于过程的博士生培养质量[J]. 徐岚,陶涛,严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10)
[5]教育生态学的哲学图景——文化生态学的新论域[J]. 黄正泉.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4)
[6]导师科研活跃度和学术地位对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影响[J]. 袁康,王颖,缪园,汤超颖.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07)
[7]情绪劳动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模型[J]. 丁先存,郑飞鸿. 华东经济管理. 2016(06)
[8]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机制研究[J]. 王雅静,田庆锋,蔡建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04)
[9]网络社区临场感对阅读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分析[J]. 季丹,李武. 图书情报工作. 2016(02)
[10]当代中国大学师生关系管理探析[J]. 赵振杰. 教师教育研究. 2015(05)
博士论文
[1]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 王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2]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 侯立平.中央美术学院 2013
[3]博士生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蔺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4]大学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 肖楠.大连理工大学 2012
[5]理工科博士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 金凌志.华中科技大学 2011
[6]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 彭国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7]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 高山.中南大学 2010
[8]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 杨洋.南开大学 2010
[9]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 胥秋.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0]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 赵立莹.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调查研究[D]. 陈娜.广西师范大学 2015
[2]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研究[D]. 边静.兰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17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17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