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Keep运用对硕士研究生健身效果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03:39
  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高层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硕士研究生体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经济振兴和社会的进步。然而硕士研究生存在年龄跨度较大,身体素质不一,学习科研繁重,锻炼时间分散等特殊性,客观上对其体育锻炼造成了一定困难。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以体育、智能手机、移动互联技术相结合的全新形态体育产业模式——运动类App,现已成为自主健身者进行锻炼的主流手段。Keep作为运动类App的一款,受到大众的推崇。本研究运用Keep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健身锻炼,探讨其对硕士研究生锻炼效果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旨在更好的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健身效果。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将东南大学89名硕士研究生随机分为非keep运用组44人和keep运用组45人,非keep运用组不改变常规的生活习惯,keep运用组运用keep进行锻炼,测量周期为12周。测量前后分别获取非keep运用组和keep运用组身体各项指标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3及SPSS 22.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与统...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Keep运用对硕士研究生健身效果影响的研究


非keep运用组前后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体育锻炼,锻炼时间


20.0%?17.5%??15.0%?H?12.5%??::ll?_?_?in?ii??15min?内?15-30min?0.5-lh?l-13h?l*5h?以?1:??图2非keep运用组前后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从图2可以从看出,在不受任何辅助软件干预的情况下,硕士研宄生12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变化幅度不大。测量前后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5min内的人数百分比减少了?5.0%,减少了?2人;锻炼时间在15-30min人比由原来的32.?5%增加到了?35.?0%,仅增加了?1人;锻炼时间在0.?5-lh的分比由原来的37.?5%增加到了?42.?5%,增加了?2人;锻炼时间在0.?5-1小数百分比由原来的37.?5%增加到了?42.?5%,增加了?2人;锻炼时间在卜1.5数百分比由原来的7.?5%减少到5.0%,减少了?1人;而测量前后锻炼时间h以上的人数没有发生变化。??80.0%??

体育锻炼,强度,运动强度


间在1.?5h以上的人数有所增加,增加了?1人。??.?1.7.?2两组测量前后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强度的对比??运动强度通常以心率、血压和最大吸氧量的变化来衡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动量。运动强度是决定运动量的主要因素,当运动时间一定时,运动强度就影响健身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在对东南大学硕士研宄生运用Keep锻炼对健身效果的影响中,在对锻炼强度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主观强度(RPE)?[5°]”。该主观运动强度主要是让参与运动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运动时的负荷强度进行判断,然后把自我感觉进行量化,再扩大10倍,来即时心率,从而推算出运动强度,掌握运动负荷量。如表24所示:??表24主观运动强度表强度?微强度?小强度?中等强度?中上强度?大强度??量化分类?很轻松?m?稍费劲?m?很费劲??RPE?指数?<10?10?11?12?13?14?15?>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互联网的运动干预项目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 黄中华,莫月红.  湖北体育科技. 2016(09)
[2]运动类APP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J]. 于冬晓,刘宗超.  四川体育科学. 2016(04)
[3]广州大学城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J]. 陈淳,罗海燕.  体育学刊. 2016(04)
[4]利用体育运动类APP科学合理改善大学生体质的研究[J]. 王婷婷,谭艳妮,王昕.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8)
[5]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J]. 陈佩,李晓晨,陈东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07)
[6]全民健身视角下研究生体质状况分析与改进策略探索[J]. 张泽军.  体育文化导刊. 2016(05)
[7]体育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吴若熙,王庆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8]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 刘传海,王清梅,钱俊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9]基于互联网的运动干预项目——提升大众体育行为的新途径[J]. 周婷,李宇欣.  体育科学. 2015(06)
[10]儿童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关键技术实证研究[J]. 袁尽州,周里,冯秀敏,张雪琴.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40-49岁成年人健步走健身效果评价的研究[D]. 李雪梅.北京体育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体育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D]. 李楠.中北大学 2017
[2]健身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D]. 王喜平.首都体育学院 2017
[3]水中有氧健身操的创编及健身效果的研究[D]. 龙俐君.北京体育大学 2015
[4]健步走与广场舞锻炼对中年妇女健身效果的比较研究[D]. 王超.西安体育学院 2015
[5]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研究[D]. 宋琦.华中师范大学 2016
[6]青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体质状况分析[D]. 王威.青海师范大学 2014
[7]湖南省在读硕士研究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D]. 蔡凯.吉首大学 2013
[8]体育舞蹈对中老年女性超重与肥胖者健身效果的研究[D]. 梁艺潇.河南大学 2012
[9]老年人健身路径健身特点及健身效果的研究[D]. 尹秀娟.山东体育学院 2011
[10]北京奥运赛事传播对长沙市大学生受众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D]. 张启高.湖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31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31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8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