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德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23:39
蒋梦麟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曾历任北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校长以及西南联合大学常委等职务,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完善的德育思想。蒋梦麟的德育思想内涵丰富,集中体现为个体与社会并重的德育理念、培养健全之个人的德育目标,与多途径多渠道的德育方法。由于文化、教育以及独特的师生关系,蒋梦麟的德育理念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师长杜威和蔡元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承继。通过比较研究发现,蒋梦麟不固守于师长们的思想,而是根据现实需要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德育思路,其德育思想也表现出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等鲜明特征,这些也给现代德育工作以启发。理性看待蒋梦麟的德育思想,既要看到他促进了德育新理念的建构,推动了德育的现代转型,也要指出他思想中的局限,包括略显生硬地学习西方和渴望教育救国的理想主义,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思想的科学性。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2.1 个人求学经历
2.2 双重文化背景
2.2.1 继承与超越:中国传统思想
2.2.2 借鉴与发展:西方教育理念
2.3 社会时代环境
2.4 本章小结
3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3.1 德育理念
3.1.1 德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并重:首倡“进化社会之人格教育”
3.1.2 知行合一:“学问、思考、实践一体化式德育”
3.1.3 全面发展:“智育与美育并行”
3.2 德育目标
3.2.1 健全之个人的基本内涵:“精神、体格和头脑皆为至要”
3.2.2 健全之个人的现实旨归:“教育为立国根本”
3.2.3 健全之个人的培养原则:“因个人之特性而发展之”
3.3 德育方法
3.3.1 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3.3.2 学术训练与实践锻炼相统一
3.3.3 说服教育与情感陶冶相并重
3.4 本章小结
4 蒋梦麟德育思想与杜威和蔡元培德育思想的比较
4.1 蒋梦麟德育思想与杜威道德教育理念
4.1.1 培养目标
4.1.2 培养方式
4.2 蒋梦麟德育思想与蔡元培德育思想
4.2.1 德育目标
4.2.2 德育理念
4.3 本章小结
5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总体评析
5.1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显著特点
5.1.1 德育目标的明确性
5.1.2 德育内容的全面性
5.1.3 德育方法的多样性
5.2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5.2.1 德育新理念的构建
5.2.2 推动德育的现代转型
5.3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时代局限
5.3.1 略显生硬地学习西方
5.3.2 理想主义的阶级局限
5.4 本章小结
6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6.1 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
6.1.1 知性德育
6.1.2 德育功利化
6.2 超越困境的思路
6.2.1 明确育人目标
6.2.2 回应学生需要
6.2.3 创新德育方法
6.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蒋梦麟主要教育论著一览表
附录二 :蒋梦麟教育大事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惑功能的全面阐述[J]. 刘建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0)
[2]蒋梦麟教育思想的学术谱系与内在理路——以其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J]. 吕光斌,时培磊.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2)
[3]试析蒋梦麟的文化思想[J]. 陈永忠.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4]西南联大三常委的德育思想[J]. 刘然.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5)
[5]过渡时代的思想与教育——蒋梦麟早期教育思想的社会学解读[J]. 熊春文.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02)
[6]蒋梦麟中西文化比较观论析[J]. 赵国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7]评析蒋梦麟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蒋梦麟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研究之一[J]. 付八军,冯晓玲.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8]从西潮到新潮:蒋梦麟的文化教育观[J]. 鲍家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9]“不中不西,亦中亦西”——蒋梦麟中西文化观述评[J]. 孙善根,余子道. 安徽史学. 2004(03)
[10]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 项贤明.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01)
博士论文
[1]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D]. 刘长海.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蒋梦麟德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实践[D]. 鲁珂.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蒋梦麟及其教育价值观初探[D]. 付八军.湘潭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33602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2.1 个人求学经历
2.2 双重文化背景
2.2.1 继承与超越:中国传统思想
2.2.2 借鉴与发展:西方教育理念
2.3 社会时代环境
2.4 本章小结
3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3.1 德育理念
3.1.1 德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并重:首倡“进化社会之人格教育”
3.1.2 知行合一:“学问、思考、实践一体化式德育”
3.1.3 全面发展:“智育与美育并行”
3.2 德育目标
3.2.1 健全之个人的基本内涵:“精神、体格和头脑皆为至要”
3.2.2 健全之个人的现实旨归:“教育为立国根本”
3.2.3 健全之个人的培养原则:“因个人之特性而发展之”
3.3 德育方法
3.3.1 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3.3.2 学术训练与实践锻炼相统一
3.3.3 说服教育与情感陶冶相并重
3.4 本章小结
4 蒋梦麟德育思想与杜威和蔡元培德育思想的比较
4.1 蒋梦麟德育思想与杜威道德教育理念
4.1.1 培养目标
4.1.2 培养方式
4.2 蒋梦麟德育思想与蔡元培德育思想
4.2.1 德育目标
4.2.2 德育理念
4.3 本章小结
5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总体评析
5.1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显著特点
5.1.1 德育目标的明确性
5.1.2 德育内容的全面性
5.1.3 德育方法的多样性
5.2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5.2.1 德育新理念的构建
5.2.2 推动德育的现代转型
5.3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时代局限
5.3.1 略显生硬地学习西方
5.3.2 理想主义的阶级局限
5.4 本章小结
6 蒋梦麟德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6.1 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
6.1.1 知性德育
6.1.2 德育功利化
6.2 超越困境的思路
6.2.1 明确育人目标
6.2.2 回应学生需要
6.2.3 创新德育方法
6.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蒋梦麟主要教育论著一览表
附录二 :蒋梦麟教育大事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惑功能的全面阐述[J]. 刘建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0)
[2]蒋梦麟教育思想的学术谱系与内在理路——以其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J]. 吕光斌,时培磊.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2)
[3]试析蒋梦麟的文化思想[J]. 陈永忠.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4]西南联大三常委的德育思想[J]. 刘然.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5)
[5]过渡时代的思想与教育——蒋梦麟早期教育思想的社会学解读[J]. 熊春文.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02)
[6]蒋梦麟中西文化比较观论析[J]. 赵国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7]评析蒋梦麟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蒋梦麟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研究之一[J]. 付八军,冯晓玲.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8]从西潮到新潮:蒋梦麟的文化教育观[J]. 鲍家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9]“不中不西,亦中亦西”——蒋梦麟中西文化观述评[J]. 孙善根,余子道. 安徽史学. 2004(03)
[10]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 项贤明.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01)
博士论文
[1]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D]. 刘长海.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蒋梦麟德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实践[D]. 鲁珂.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蒋梦麟及其教育价值观初探[D]. 付八军.湘潭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33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33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