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1 06:12
  为了能够立足于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现科技进步,各国致力于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兴的大学类型,不仅具备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能力,还具备创业能力,承担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成为了许多高校建设一流大学的途径。许多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就采取了这一途径。因此,对此类独特的大学类型的发展模式进行归纳比较,对于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丰富高校发展理论提供有益的探索。本研究通过对引用率较高的较为权威的成果的系统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创业型大学的概念和基准,并且针对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目标、结构、机制、环境和文化这五个构成要素。采用案例分析法,将选取的符合文中提出的研究标准的创业型大学进行要素分析。论文首先对创业型大学的发展过程进行要素分析,并且运用三螺旋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对要素在创业型大学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其次,采用比较法,将选取的创业型大学按照要素发挥作用的不同,归纳总结出各自的发展模式:结构要素驱动型,环境要素驱动型,文化带动机制型,目标要素驱动型,结构联合机制型。最后,为我国高校发展创业型大学提出了启示和建议。提出我国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创业型大学定义的研究
        1.2.2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三螺旋理论
        2.1.2 组织变革理论
    2.2 创业型大学
        2.2.1 创业教育的概念
        2.2.2 创业型大学的概念
        2.2.3 创业型大学的基准
    2.3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
        2.3.1 发展模式的概念
        2.3.2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概念
        2.3.3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
        2.3.4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特征
第三章 创业型大学典型案例分析
    3.1 麻省理工学院
        3.1.1 目标要素的延续
        3.1.2 结构要素的支撑
        3.1.3 机制要素的推动
        3.1.4 环境要素的影响
        3.1.5 文化要素的牵引
    3.2 华威大学
        3.2.1 目标要素的确立
        3.2.2 结构要素的管理
        3.2.3 机制要素的助力
        3.2.4 环境要素的推动
        3.2.5 文化要素的影响
    3.3 庆应义塾大学
        3.3.1 目标要素的提出
        3.3.2 结构要素的扩展
        3.3.3 机制要素的开发
        3.3.4 环境要素的影响
        3.3.5 文化要素的带动
    3.4 福州大学
        3.4.1 目标要素的驱动
        3.4.2 结构要素的改变
        3.4.3 机制要素的发展
        3.4.4 环境要素的驱动
        3.4.5 文化要素的影响
    3.5 新加坡国立大学
        3.5.1 目标要素的形成
        3.5.2 结构要素的变革
        3.5.3 机制要素的支持
        3.5.4 环境要素的影响
        3.5.5 文化要素的推动
第四章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归纳
    4.1 麻省理工学院——结构要素驱动型
    4.2 华威大学——环境要素驱动型
    4.3 庆应义塾大学——文化带动机制型
    4.4 福州大学——目标要素驱动型
    4.5 新加坡国立大学——结构联合机制型
第五章 我国高校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启示与建议
    5.1 我国高校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启示
    5.2 我国高校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6.2.1 研究的局限性
        6.2.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534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34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6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