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1-12-23 12:03
  高等工程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高等工程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故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面临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和新世纪的挑战,各工业发达国家无不把改革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摆到战略地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各国既重视立足本国国情,又重视借鉴别国的经验,起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积极作用。客观而言,工程硕士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应用型工程教育模式的结果。因此,要想理清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来龙去脉,有必要首先了解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过程。美国工程硕士教育与其他类型工科研究生学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招生、修业、指导方式、课程设置、学位授予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深入研究美国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新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工程教育也是世界工程教育的领军者,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点并且享有盛誉,对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我国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本文...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简要评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历史法
        1.4.3 比较法
        1.4.4 调查法
        1.4.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关于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式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工程硕士
        2.1.2 人才培养模式
        2.1.3 麻省理工学院(MIT)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职业发展模型理论
第3章 美国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历史与背景
    3.1 美国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发展历史
        3.1.1 探索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3.1.2 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3.1.3 新突破阶段(迈入21世纪)
    3.2 美国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背景
        3.2.1 新的研究生培养理念的形成
        3.2.2 研究培养结构和模式的转变
        3.2.3 知识激增、技术进步和专业发展的挑战
        3.2.4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国家战略的影响
        3.2.5 世界工程教育领域国际相互的竞争与效仿
第4章 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现状与特点
    4.1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现状
        4.1.1 机械制造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4.1.2 材料科学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4.1.3 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4.1.4 生物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4.1.5 市政与环境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4.1.6 物流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4.2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特点
        4.2.1 招生方面的特点
        4.2.2 教学方面的特点
        4.2.3 指导方式的特点
        4.2.4 科研方面的特点
第5章 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5.1 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
        5.1.1 高层次、多目标、多规格的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5.1.2 弹性、灵活、自由、与工程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设计
        5.1.3 以工程实践领域的研究项目为基础的跨学科、高水平科学研究
        5.1.4 面向未来的工程实践环境,构建与企业交义的工程教育系统
    5.2 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5.2.1 更新研究生教育理念:服务国家利益与促进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5.2.2 设置多元的工程师培养目标,宽基础、跨学科培养工程硕士
        5.2.3 产学研一体化,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与工程实践领域课题的有效衔接
        5.2.4 以优势学科为基础,加强学科综合,发展新兴交义学科
        5.2.5 增设工程新兴专业,强调工程硕士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经验和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J]. 刘树道.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01)
[2]MIT跨学科研究探析[J]. 李丽刚,谢成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12)
[3]创造未来向前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思想[J]. 蔡克勇,张秀梅.  教育发展研究. 1999(09)
[4]美国工程硕士计划的由来及其发展[J]. 顾建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7(01)
[5]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人才培养特征分析[J]. 梁志.  中国地质教育. 1996(01)



本文编号:3548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48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b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