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2-09 23:00
高校安全治理作为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一环,其传统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高校安全治安防控体系在应对日常高校安全治理工作中显得捉襟见肘。单一孤立的高校安全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高校治安形势的转变。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应当转变治理思维,反思传统高校安全治理思维和手段的不足,建立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以提高高校安全治理的效能。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以维护高校安全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有一套自我调整、自我平衡的运行机制。高校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是立足于动态、整体、联系的系统思维,打破传统高校安全分析思路模式的束缚,创新性地对系统内部不和谐因素进行生态性的反思,在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中寻找出路。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涵盖了人的系统、支持系统、交换系统、防御系统,通过在各子系统间建立一套自我预警、自我消解风险因素的机制,通过寻找安全与风险因素博弈的平衡点,保证高校校园安全系统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能力。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现状,提出了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想,通过探讨“安全生态”与“生态安全”的异同,剖析“安全生态”的特点,寻找高校安全与生态系统的契合点,证实构建高校校园...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系统构成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图2:“非生物”系统构成图由上图可见,“生物”系统由生活在高校内部的人组成,师生群体、高校保卫队伍人员、高校行政机构人员,都可以与系统中其他系统产生密切互动。“非生物”系统主要是由高校安全文化、高校保卫行政机构、高校安全基础设施、高校安全信息以及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组成,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对“生物”系统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辅助“生物”系统的有机运转。高校安全基础设施的配置、安全信息的传递、安全保卫队伍的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安全文化的培养等各方面均是为了消弭威胁因素对高校安全的威胁、预判高校安全风险、维护高校师生的安全需求。高校安全生态系统为高校师生群体的衣食住行、教学、科研活动等一切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生存环境。高校安全生态系统中囊括的各个子系统,其运行、协调、发展的机制是以保障师生群体之间的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为了维持师生与其生存校园大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是为了追求安全、稳定的终极目标。2.2.3开放互动性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维持不仅仅依靠系统内部自我调节,也依靠系统内部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高校内外作为一个区域整体,共享安全信息、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生态存在形式,加上由于高校本身趋向开放的特殊性,如今绝大部分高校处在开放或者半开放的模式,决定了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维护过程中,必然与高校周边区域然产生互动、联系。由于受到现代高校教育改革潮流和教育大众化思维的影响,高校不再是与外界彻底隔绝的封闭物理空间,逐步实现了高校开放和半开放模式的转变,高校内部环境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社会共享化,除了高校学生和教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图3: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子系统构成图如图所示,人的系统、支持系统、交换系统以及防御系统四个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交叉关系,各系统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单一关系,并不是某个系统之间建立联系,是各个系统之间形成交相呼应,各个系统之间互相支撑、某一个系统的组成要素同时也可能成为组成其他系统的要素。某一系统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同时可能影响到其他几个系统的运转,同时也可能阻碍到整个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运转。一旦威胁系统的安全隐患出现,各个系统对其预警、预判、防控的机制都是同时进行的,并不存在先后顺序。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破除高校安全系统过去单一、静态的防控模式,过去仅停留在安全隐患威胁到高校安全,高校各个系统被动采取措施进行事后处置。如今我们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系统的构建的展望是,尽最大可能地为各个系统之间建立彼此的联系,系统通过内部提升自我平衡、自我消解的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高校安全的事前预防,以便应对当前严峻的高校校园安全形势。在构建高校安全生态系统之前,笔者将对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思路加以阐释。当高校安全系统内部出现威胁系统运转、与系统自身发展不和谐的因素时,系统内部一个或是两个以上的子系统会有预警反应,与过去单一孤立的防控体系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系统内部每个子系统都拥有一套预先风险识别机制,任何一个系统的识别风险过程,也会触发带动其他系统防控机制的运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策略[J]. 佘斌. 科技风. 2019(29)
[2]安全治理理念下高校校园安全的协同治理[J]. 刘富武. 西部素质教育. 2019(09)
[3]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J]. 刘富武. 管理观察. 2019(05)
[4]高校安全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殷怀赓,马化龙,陈新峰. 教育现代化. 2018(47)
[5]论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信息的收集[J]. 陈立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0)
[6]高校校园学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结果[J]. 冯慧慧,胡梦瑶,王铭,金悦,程文颖. 中外企业家. 2018(26)
[7]信息不对称下高校大学生防诈骗研究与对策[J]. 韦逸群.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4)
[8]基于系统论维度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 李强,高建华.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8(02)
[9]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实践与反思[J]. 邵玉满. 智库时代. 2017(15)
[10]校园环境资源开放背景下的安全管理工作探索[J]. 魏垂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11)
硕士论文
[1]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陆芬芳.华东理工大学 2013
[2]新形势下高校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吴桂娟.长春工业大学 2013
[3]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反思[D]. 高翔.中国政法大学 2011
[4]论大学校园开放性空间[D]. 迟敬鸣.华南理工大学 2009
[5]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安全问题研究[D]. 毛发虎.中央民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17792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系统构成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图2:“非生物”系统构成图由上图可见,“生物”系统由生活在高校内部的人组成,师生群体、高校保卫队伍人员、高校行政机构人员,都可以与系统中其他系统产生密切互动。“非生物”系统主要是由高校安全文化、高校保卫行政机构、高校安全基础设施、高校安全信息以及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组成,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对“生物”系统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辅助“生物”系统的有机运转。高校安全基础设施的配置、安全信息的传递、安全保卫队伍的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安全文化的培养等各方面均是为了消弭威胁因素对高校安全的威胁、预判高校安全风险、维护高校师生的安全需求。高校安全生态系统为高校师生群体的衣食住行、教学、科研活动等一切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生存环境。高校安全生态系统中囊括的各个子系统,其运行、协调、发展的机制是以保障师生群体之间的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为了维持师生与其生存校园大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是为了追求安全、稳定的终极目标。2.2.3开放互动性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维持不仅仅依靠系统内部自我调节,也依靠系统内部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高校内外作为一个区域整体,共享安全信息、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生态存在形式,加上由于高校本身趋向开放的特殊性,如今绝大部分高校处在开放或者半开放的模式,决定了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维护过程中,必然与高校周边区域然产生互动、联系。由于受到现代高校教育改革潮流和教育大众化思维的影响,高校不再是与外界彻底隔绝的封闭物理空间,逐步实现了高校开放和半开放模式的转变,高校内部环境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社会共享化,除了高校学生和教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图3: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子系统构成图如图所示,人的系统、支持系统、交换系统以及防御系统四个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交叉关系,各系统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单一关系,并不是某个系统之间建立联系,是各个系统之间形成交相呼应,各个系统之间互相支撑、某一个系统的组成要素同时也可能成为组成其他系统的要素。某一系统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同时可能影响到其他几个系统的运转,同时也可能阻碍到整个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运转。一旦威胁系统的安全隐患出现,各个系统对其预警、预判、防控的机制都是同时进行的,并不存在先后顺序。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破除高校安全系统过去单一、静态的防控模式,过去仅停留在安全隐患威胁到高校安全,高校各个系统被动采取措施进行事后处置。如今我们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系统的构建的展望是,尽最大可能地为各个系统之间建立彼此的联系,系统通过内部提升自我平衡、自我消解的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高校安全的事前预防,以便应对当前严峻的高校校园安全形势。在构建高校安全生态系统之前,笔者将对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思路加以阐释。当高校安全系统内部出现威胁系统运转、与系统自身发展不和谐的因素时,系统内部一个或是两个以上的子系统会有预警反应,与过去单一孤立的防控体系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系统内部每个子系统都拥有一套预先风险识别机制,任何一个系统的识别风险过程,也会触发带动其他系统防控机制的运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策略[J]. 佘斌. 科技风. 2019(29)
[2]安全治理理念下高校校园安全的协同治理[J]. 刘富武. 西部素质教育. 2019(09)
[3]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J]. 刘富武. 管理观察. 2019(05)
[4]高校安全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殷怀赓,马化龙,陈新峰. 教育现代化. 2018(47)
[5]论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信息的收集[J]. 陈立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0)
[6]高校校园学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结果[J]. 冯慧慧,胡梦瑶,王铭,金悦,程文颖. 中外企业家. 2018(26)
[7]信息不对称下高校大学生防诈骗研究与对策[J]. 韦逸群.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4)
[8]基于系统论维度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 李强,高建华.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8(02)
[9]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实践与反思[J]. 邵玉满. 智库时代. 2017(15)
[10]校园环境资源开放背景下的安全管理工作探索[J]. 魏垂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11)
硕士论文
[1]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陆芬芳.华东理工大学 2013
[2]新形势下高校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吴桂娟.长春工业大学 2013
[3]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反思[D]. 高翔.中国政法大学 2011
[4]论大学校园开放性空间[D]. 迟敬鸣.华南理工大学 2009
[5]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安全问题研究[D]. 毛发虎.中央民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17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61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