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15:17
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始于20世纪初的“日据时代”。自台湾第一所高校“台北帝国大学”成立始,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议题随之产生,伴随历史更迭,历经沉沦踯躅,逐步走向成熟。迄今为止,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发展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完善期与精进期四个阶段。期间形成了外部宏观政策保障制度与高校内部微观保障制度之二元结构,分别从宏观法律层面与高校微观层面对高校教师之资格审定与聘任、权益与义务、评鉴与升等、进修与惩处等质量保障内容进行规定,对台湾高校教师之质量进行全方位保障与提升。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主要通过规范和完善宏观政策,引导台湾各高校建构自身特色之教师质量保障制度,具体包括教师资格审定与聘任制度、教师薪资待遇与教师申诉等权益保障制度、教师评鉴与多元升等制度、教师进修制度与惩处制度。其中,着重推进改革教师评鉴制度与教师多元升等制度,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之过程、结果以及持续发展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循序渐进的保障机制。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也存在着缺乏领头性政策文本、评鉴制度程序繁琐、多元升等制度之实施不够全面成熟、高校内部制度不重视教师进修等问题。对此,应改革教师评鉴制度之弊端...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质量保障”和“品质保证”概念整合
(二)质量保障制度
(三)高校教师质量保障
(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四、文献综述
(一)文献搜索情况
(二)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研究现状
(三)结论
五、研究目的
六、研究思路
七、研究内容
八、研究方法
九、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制度理论——制度的建构路径与分析逻辑
(一)制度分类理论
(二)制度变迁理论
二、高校教师发展理论
(一)大学教师发展理论的分类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非专业发展范畴
第二章 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演进
一、萌芽期:日治时期的制度萌芽(1919—1948)
(一)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高校教师整体状况
(三)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萌芽
二、发展期:国民党迁台后的制度发展(1949—1985)
(一)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高校教师整体状况
(三)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发展
三、完善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制度完善(1986—2007)
(一)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高校教师整体状况
(三)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完善
四、精进期:评鉴浪潮与少子化危机下的制度精进(2008—2019)
(一)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高校教师整体状况
(三)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精进
第三章 台湾高校教师外部质量保障制度
一、高校教师的资格审议与聘任
(一)高校教师的资格审定
(二)高校教师的聘用
二、高校教师的权益与义务
(一)高校教师之权利
(二)高校教师之义务
三、高校教师的评鉴与培训
(一)高校教师之评鉴
(二)高校教师的培训
四、高校教师的升等与惩处
(一)高校教师的升等
(二)高校教师的惩处
第四章 台湾高校教师内部质量保障制度
一、高校教师的资格审议与聘任
(一)高校教师之资格审定
(二)高校教师之聘用
二、高校教师的权益与义务
(一)高校教师之权益
(二)高校教师之义务
三、高校教师的评鉴与培训
(一)高校教师之评鉴
(二)高校教师之培训
四、高校教师的升等与惩处
(一)高校教师之升等
(二)高校教师之惩处
第五章 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评析与对策建议
一、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特征
(一)宏观政策内容完善,且修订及时
(二)高校内部微观教师质量保障制度具备高度自主权
(三)注重教师权益保障
(四)教师评鉴与多元升等之结合
(五)内、外部保障制度有效的分工与合作
二、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宏观政策文本繁杂,缺少重点突出性政策。
(二)高校内部在职进修培训制度薄弱
(三)评鉴制度“轻教学重研究”,未达其效
(四)缺乏应对少子化危机教师质量保障措施
三、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更为完善的多元升等制度
(二)积极改革高校内部教师评鉴制度
(三)完善高校教师进修、培训与访学制度
(四)健全高校教师弹性薪资机制
(五)推动大学校院资源整合、大学整并与创新转型
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一)外部制度主导宏观调控,内部制度负责落实微观措施
(二)保障重点偏侧于教师权益、教师评鉴与教师升等
(三)教师多元升等制度与教师评鉴制度相互牵引
(四)对教师义务之规定宽泛,有利于教师发挥自主能动性
(五)面对少子化危机与其他社会不利因素,仍需精进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变迁研究——基于1985—2016年的政策文本[J]. 刘晖,李晶.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2)
[2]台湾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及其因应策略分析[J]. 张艳丽. 世界教育信息. 2017(21)
[3]台湾高校教师多元升等制度及启示[J]. 戴汉良,连明伟.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4]台湾地区处理不适任教师法制化过程的历史分析(1948-2013)(下)[J]. 施明发. 教师教育论坛. 2017(04)
[5]学习范式下的教师发展:理论模式与组织建设[J]. 吴立保. 教育研究. 2017(04)
[6]“《大学法》”视角下的台湾地区大学自治[J]. 刘东东. 世界教育信息. 2016(14)
[7]大学教师评鉴:台湾地区的实践与启示[J]. 李飞. 当代教育科学. 2016(05)
[8]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J]. 蔡潇彬. 东南学术. 2016(01)
[9]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促进策略[J]. 汪霞,崔军. 中国高教研究. 2015(11)
[10]台湾教师多元升等制度探析[J]. 东方.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05)
博士论文
[1]中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比较研究[D]. 黎武廷飞(LE VU DINH PHI).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段宇波.山西大学 2016
[3]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顶层设计[D]. 李亚东.华东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大学教师眼中的教师评鉴[D]. 曹小红.广州大学 2018
[2]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自我评鉴分析[D]. 胡筱筠.南京大学 2017
[3]台湾高等教育品质保证政策研究[D]. 陈慧.广州大学 2016
[4]台湾地区《大学法》与大陆《高等教育法》比较研究[D]. 陆琳琳.浙江师范大学 2014
[5]台湾公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及其争议研究[D]. 沈妍伶.宁波大学 2013
[6]海峡两岸《教师法》的比较研究[D]. 杜丹.陕西师范大学 2013
[7]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制度建设研究[D]. 黄晓敏.山东经济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633138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质量保障”和“品质保证”概念整合
(二)质量保障制度
(三)高校教师质量保障
(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四、文献综述
(一)文献搜索情况
(二)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研究现状
(三)结论
五、研究目的
六、研究思路
七、研究内容
八、研究方法
九、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制度理论——制度的建构路径与分析逻辑
(一)制度分类理论
(二)制度变迁理论
二、高校教师发展理论
(一)大学教师发展理论的分类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非专业发展范畴
第二章 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演进
一、萌芽期:日治时期的制度萌芽(1919—1948)
(一)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高校教师整体状况
(三)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萌芽
二、发展期:国民党迁台后的制度发展(1949—1985)
(一)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高校教师整体状况
(三)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发展
三、完善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制度完善(1986—2007)
(一)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高校教师整体状况
(三)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完善
四、精进期:评鉴浪潮与少子化危机下的制度精进(2008—2019)
(一)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高校教师整体状况
(三)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精进
第三章 台湾高校教师外部质量保障制度
一、高校教师的资格审议与聘任
(一)高校教师的资格审定
(二)高校教师的聘用
二、高校教师的权益与义务
(一)高校教师之权利
(二)高校教师之义务
三、高校教师的评鉴与培训
(一)高校教师之评鉴
(二)高校教师的培训
四、高校教师的升等与惩处
(一)高校教师的升等
(二)高校教师的惩处
第四章 台湾高校教师内部质量保障制度
一、高校教师的资格审议与聘任
(一)高校教师之资格审定
(二)高校教师之聘用
二、高校教师的权益与义务
(一)高校教师之权益
(二)高校教师之义务
三、高校教师的评鉴与培训
(一)高校教师之评鉴
(二)高校教师之培训
四、高校教师的升等与惩处
(一)高校教师之升等
(二)高校教师之惩处
第五章 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评析与对策建议
一、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特征
(一)宏观政策内容完善,且修订及时
(二)高校内部微观教师质量保障制度具备高度自主权
(三)注重教师权益保障
(四)教师评鉴与多元升等之结合
(五)内、外部保障制度有效的分工与合作
二、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宏观政策文本繁杂,缺少重点突出性政策。
(二)高校内部在职进修培训制度薄弱
(三)评鉴制度“轻教学重研究”,未达其效
(四)缺乏应对少子化危机教师质量保障措施
三、台湾高校教师质量保障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更为完善的多元升等制度
(二)积极改革高校内部教师评鉴制度
(三)完善高校教师进修、培训与访学制度
(四)健全高校教师弹性薪资机制
(五)推动大学校院资源整合、大学整并与创新转型
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一)外部制度主导宏观调控,内部制度负责落实微观措施
(二)保障重点偏侧于教师权益、教师评鉴与教师升等
(三)教师多元升等制度与教师评鉴制度相互牵引
(四)对教师义务之规定宽泛,有利于教师发挥自主能动性
(五)面对少子化危机与其他社会不利因素,仍需精进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变迁研究——基于1985—2016年的政策文本[J]. 刘晖,李晶.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2)
[2]台湾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及其因应策略分析[J]. 张艳丽. 世界教育信息. 2017(21)
[3]台湾高校教师多元升等制度及启示[J]. 戴汉良,连明伟.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4]台湾地区处理不适任教师法制化过程的历史分析(1948-2013)(下)[J]. 施明发. 教师教育论坛. 2017(04)
[5]学习范式下的教师发展:理论模式与组织建设[J]. 吴立保. 教育研究. 2017(04)
[6]“《大学法》”视角下的台湾地区大学自治[J]. 刘东东. 世界教育信息. 2016(14)
[7]大学教师评鉴:台湾地区的实践与启示[J]. 李飞. 当代教育科学. 2016(05)
[8]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J]. 蔡潇彬. 东南学术. 2016(01)
[9]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促进策略[J]. 汪霞,崔军. 中国高教研究. 2015(11)
[10]台湾教师多元升等制度探析[J]. 东方.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05)
博士论文
[1]中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比较研究[D]. 黎武廷飞(LE VU DINH PHI).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段宇波.山西大学 2016
[3]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顶层设计[D]. 李亚东.华东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大学教师眼中的教师评鉴[D]. 曹小红.广州大学 2018
[2]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自我评鉴分析[D]. 胡筱筠.南京大学 2017
[3]台湾高等教育品质保证政策研究[D]. 陈慧.广州大学 2016
[4]台湾地区《大学法》与大陆《高等教育法》比较研究[D]. 陆琳琳.浙江师范大学 2014
[5]台湾公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及其争议研究[D]. 沈妍伶.宁波大学 2013
[6]海峡两岸《教师法》的比较研究[D]. 杜丹.陕西师范大学 2013
[7]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制度建设研究[D]. 黄晓敏.山东经济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633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63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