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2 12:5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微公益”、“微电影”等“微”字开头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和使用已然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目的,完成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微时代”的视角出发,在对现阶段大量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其次,对“微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相关论述,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究“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相关载体。再次,具体分析了“微时代”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包括“微时代”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契机以及“...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及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微时代”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述
2.1 “微时代”概述
2.1.1 “微时代”的内涵界定
2.1.2 “微时代”的特征
2.1.3 “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
2.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2.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
2.2.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2.3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3 “微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3.1 “微时代”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3.2 “微时代”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第三章 “微时代”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 “微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3.1.1 对传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冲击
3.1.2 信息良莠不齐加大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1.3 媒介运用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3.1.4 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3.2 “微时代”给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契机
3.2.1 丰富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2.2 创新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3.2.3 增强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3.2.4 提高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第四章 “微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
4.1 营造“微”氛围,优化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4.1.1 弘扬“微”文化,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微”不至
4.1.2 利用“微”媒介,强化细致入“微”的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
4.1.3 搭建“微”平台,实现润物无声的资源共享
4.1.4 组织“微”活动,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2 发挥“微”功能,创新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4.2.1 更新“微”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隐性施教的意识
4.2.2 关注“微”舆情,努力缩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微”距离
4.2.3 巧用“微”语言,丰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4.2.4 塑造“微”形象,培养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修养的自觉性
4.3 开展“微”建设,完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保障体系
4.3.1 加强“微”宣传,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4.3.2 运用“微”技术,提高思政教育者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4.3.3 健全“微”监管,构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675914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及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微时代”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述
2.1 “微时代”概述
2.1.1 “微时代”的内涵界定
2.1.2 “微时代”的特征
2.1.3 “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
2.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2.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
2.2.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2.3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3 “微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3.1 “微时代”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3.2 “微时代”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第三章 “微时代”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 “微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3.1.1 对传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冲击
3.1.2 信息良莠不齐加大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1.3 媒介运用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3.1.4 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3.2 “微时代”给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契机
3.2.1 丰富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2.2 创新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3.2.3 增强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3.2.4 提高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第四章 “微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
4.1 营造“微”氛围,优化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4.1.1 弘扬“微”文化,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微”不至
4.1.2 利用“微”媒介,强化细致入“微”的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
4.1.3 搭建“微”平台,实现润物无声的资源共享
4.1.4 组织“微”活动,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2 发挥“微”功能,创新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4.2.1 更新“微”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隐性施教的意识
4.2.2 关注“微”舆情,努力缩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微”距离
4.2.3 巧用“微”语言,丰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4.2.4 塑造“微”形象,培养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修养的自觉性
4.3 开展“微”建设,完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保障体系
4.3.1 加强“微”宣传,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4.3.2 运用“微”技术,提高思政教育者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4.3.3 健全“微”监管,构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675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67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