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公正团体法”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1 09:35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1927-1987)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主导的道德认知发展学派是西方德育理论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派别之一,其主要的思想体系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道德教育实践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的学校道德教育甚至对全世界道德教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科尔伯格毕生的研究成果,就像道德界的权威刊物《道德教育杂志》评价的那样:“他对道德教育发展和学校德育实践所做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在他数十年致力于的这些领域里,他超过了与他同时代的所有人。”“公正团体法”作为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方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以以色列集体农庄的教育模式为实践参考,在批判的继承杜威和涂尔干相关德育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该方法把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作为目标,依据集体教育原则,通过营造公正、民主的德育氛围,打造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团体,旨在提升学生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应用策略,“公正团体法”具有显著地实践色彩,改善了传统道德教育方法偏理论性的局面,为德育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呈现方式。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专家、学者对科尔伯...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思路及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2. 国内文献综述
    (四) 创新与不足
        1. 创新之处
        2. 存在的不足
一、“公正团体法”概述
    (一)“公正团体法”概念与形成
        1.“公正团体法”概念
        2.“公正团体法”形成
    (二)“公正团体法”的基本思想
        1. 营造良好道德氛围
        2. 强调团体民主管理
        3. 重视团体公正水平
        4. 提倡团员自我教育
    (三)“公正团体法”的组织结构与实践应用
        1. 组织结构
        2. 实践应用
    (四)“公正团体法”对我国道德教育的意义
        1. 利于加强个体道德责任感,提升道德发展水平
        2. 利于推动认知向行为转化,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3. 利于革新道德教育的策略,丰富道德实践方法
二、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 取得的主要成就
        1. 采取理论灌输法,注重大学生道德理论修养提升
        2. 采取社会实践法,注重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发展
        3. 采取榜样示范法,注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2. 道德教育资源运用相对单一
        3. 道德教育中学生知行不统一
        4. 道德教育中强调外在约束力
    (三)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 忽视学生主体性,民主参与度差
        2. 忽视氛围的营造,隐性教育缺失
        3. 忽视现实的需要,内容实践分离
        4. 忽视学生自律性,自我教育匮乏
三、“公正团体法”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 改进教学方法,强调民主参与
        1. 进行民主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感
        2. 进行直接的民主管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二) 营造德育氛围,注重隐性教育
        1. 大力发挥教师高尚人格的榜样示范作用
        2. 创新挖掘学生第二课堂的氛围营造作用
        3. 充分利用优秀校园文化的教育熏陶作用
    (三) 创新德育实践,提供角色承担
        1. 打造良好的角色承担环境
        2. 确保可逆的角色承担机制
        3. 实现理想的角色承担效果
    (四) 鼓励自我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1. 设置集体会议,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
        2. 制定班规班纪,实现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
        3. 转换教师角色,实现学生集体的教育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776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76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