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N民办大学辅导员360度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3-05-19 23:10
  辅导员在大学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是大学中代表学校与学生联系的重要和直接的环节,在做好与大学生的沟通、对接、管理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民办高校中,更是扮演着维护学校品牌声誉、促进学生良好体验等方面的重要角色。由于其重要作用,所以对大学辅导员开展科学全面、体现其工作业绩以及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考评是民办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当前民办大学对辅导员开展的绩效考核方式,还存在不全面、不系统、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不能有效促进辅导员的工作开展。当前,国内民办大学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作为一线工作人员的辅导员队伍也正在逐步规模化、职业化、正规化,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在考核环节真实反映其工作全貌,有效激发其工作热情,正确引导其将学生工作做得深入细致、不浮于表面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介绍了绩效薪酬理论,分析了该校当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该校对辅导员考核实施360度绩效考核的方案,并提出了为此需建立的考核保障机制,力争最大限度的科学衡量该校辅导员工作成效和业绩水平。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绩效考核理论概述
    2.1 绩效考核理论
    2.2 绩效考核理论依据
        2.2.1 激励理论
        2.2.2 薪酬理论
    2.3 绩效考核作用及原则
        2.3.1 绩效考核发挥的作用
        2.3.2 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2.4 360度绩效考核方法
        2.4.1 360度绩效考核方法概述
        2.4.2 360度绩效考核方法优缺点
第3章 N民办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3.1 N民办高校简介
    3.2 N民办高校组织结构与人员分析
        3.2.1 组织结构
        3.2.2 辅导员人员分析
    3.3 辅导员绩效考核现状
        3.3.1 考核方法和程序
        3.3.2 考核结果运用
    3.4 现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3.4.1 忽视差异化,缺乏针对性
        3.4.2 追求形式化,缺乏客观性
        3.4.3 注重均衡化,缺乏实效性
    3.5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N民办高校辅导员360度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4.1 设计的目标原则
        4.1.1 360度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目标
        4.1.2 本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
    4.2 考核对象与考核主体的确定
        4.2.1 考核对象的确定
        4.2.2 考核主体的确定
        4.2.3 考核周期的确定
    4.3 考核指标设计
        4.3.1 任务绩效维度指标
        4.3.2 能力态度维度指标
        4.3.3 周边评价维度指标
    4.4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指标权重计算
    4.5 绩效考核表设计
        4.5.1 个人自评(5分)
        4.5.2 学生评议(30分)
        4.5.3 教师评议(25分)
        4.5.4 同行评议(25分)
        4.5.5 领导评议(15分)
    4.6 考核方法实施步骤
        4.6.1 考核方法
        4.6.2 考核程序
        4.6.3 加减分事项
        4.6.4 绩效考核兑现
第5章 N民办高校辅导员360度绩效考核实施保障
    5.1 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5.1.1 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
        5.1.2 建立绩效反馈机制
    5.2 保证绩效评定的公平公正性
        5.2.1 避免评分分布误差
        5.2.2 避免自我中心及晕轮效应
        5.2.3 避免自身偏见
    5.3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与绩效管理环境
        5.3.1 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
        5.3.2 完善考核结果运用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20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820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8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