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传统的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如何培养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起源于美国的合作教育,因其卓越的人才培养成效,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被全球众多国家所接受,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合作教育理念,借鉴其工学交替的实践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总体而言,在合作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质量保障、课程体系等方面,我国高校的实践还存在若干问题与不足。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作为合作教育的发源地,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经验。近年来,在国际化战略方面,辛辛那提大学开始“输出”其合作教育模式,于2013年与重庆大学合作共建了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简称Co-op联合学院),对国内高校深入推进合作教育具有重要的样本先行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本研究通过对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发展进行系统梳理,明确了合作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支撑以及历史发展沿革;在探究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的组织管理、质量保障、课程体系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与实践样态。针对我国合作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境,现阶段可以从理念引导、制度保障、机制支撑、课程改革和国际合作五个层面着手:第一,深入理解合作教育的重大意义、加强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以提高对合作教育的认识,大力推进合作教育发展;第二,探索实施学生雇员身份制度、构建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激励制度、建立合作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合作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第三,设置独立的合作教育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度和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制度,完善合作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四,确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创新创业导向,搭建合理的合作教育课程结构,加强合作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第五,坚持国际化发展方针,深化合作教育的国际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合作教育先进经验,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合作教育。
【关键词】:辛辛那提大学 合作教育 Co-op联合学院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9.7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10
- 1.1.1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严峻挑战9
- 1.1.2 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国际普遍认可9-10
- 1.1.3 国内部分高校积极开展合作教育实践探索10
- 1.1.4 重庆大学与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开展合作教育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系统开展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案例研究,为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提供决策支持和实践参考10-11
- 1.2.2 探索跨国合作教育办学模式,促进国内合作教育的发展11
- 1.3 文献述评11-15
- 1.3.1 关于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11-14
- 1.3.2 关于合作教育的实践研究14-15
- 1.3.3 文献评述15
-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15-16
- 1.4.1 研究目的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1.5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创新之处16-19
- 1.5.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6
- 1.5.2 创新之处16-19
- 2 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发展19-25
- 2.1 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19-20
- 2.1.1 工读教育思想19
- 2.1.2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9-20
- 2.1.3 功利主义教育思想20
- 2.2 合作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20-21
- 2.2.1 南北战争结束后稳定的社会环境20-21
- 2.2.2 经济飞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强烈人才需求21
- 2.3 合作教育的历史沿革21-25
- 2.3.1 兴起阶段:1906年—20世纪中叶21-22
- 2.3.2 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70年代中后期22
- 2.3.3 萎缩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22-23
- 2.3.4 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23-25
- 3 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发展现状25-35
- 3.1 学生参与情况25-26
- 3.2 学生薪资待遇情况26-28
- 3.3 雇主参与情况28-29
- 3.4 国际化联合办学——以重庆大学联合学院为例29-33
- 3.4.1 Co-op联合学院合作教育的概况30-32
- 3.4.2 Co-op联合学院合作教育的特点32-33
- 3.5 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面临的困境33-35
- 3.5.1 合作教育学生的学术水平遭到质疑33
- 3.5.2 学校在寻求合作教育合作伙伴可能遇到困难33-34
- 3.5.3 参与合作教育的专业覆盖面偏窄34-35
- 4 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的组织与管理35-43
- 4.1 组织形式35
- 4.2 管理模式35-36
- 4.3 运行机制36-38
- 4.4 质保机制38-43
- 4.4.1 认证制度38-39
- 4.4.2 评估体系39-43
- 5 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的课程体系43-55
- 5.1 合作教育课程的内涵和类型43-45
- 5.1.1 合作教育课程的内涵43-44
- 5.1.2 合作教育课程的类型44-45
- 5.2 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的课程体系45-52
- 5.2.1 课程体系目标45-46
- 5.2.2 课程体系内容46-52
- 5.3 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52-55
- 5.3.1 重视学生的经验学习,开设必要的准备课程52
- 5.3.2 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突出强调基础课程52
- 5.3.3 重视专业能力培养,大力加强专业课程52-53
- 5.3.4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设Co-op实践课程53
- 5.3.5 重视雇主反馈意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53-55
- 6 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的借鉴与启示55-61
- 6.1 提高对合作教育的思想认识,大力推进合作教育发展55-56
- 6.1.1 深入理解合作教育的重大意义55
- 6.1.2 加强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55-56
- 6.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合作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56-57
- 6.2.1 探索建立学生雇员身份制度56
- 6.2.2 构建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激励制度56-57
- 6.2.3 健全合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57
- 6.3 深化高校内部治理改革,完善合作教育的体制机制57-58
- 6.3.1 设置独立的校级合作教育管理机构57-58
- 6.3.2 建立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度58
- 6.3.3 建立雇主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制度58
- 6.4 坚持创新创业导向,加强合作教育课程体系建设58-59
- 6.4.1 确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导向58-59
- 6.4.2 搭建合理的合作教育课程体系结构59
- 6.5 坚持国际化发展方针,深化合作教育的国际合作59-61
- 6.5.1 深化合作教育的国际合作59
- 6.5.2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合作教育59-61
- 7 结论与展望61-63
- 致谢63-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69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东;美国合作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10期
2 徐平;美国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3 胡黄卿,李超任;对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思索[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王良;周明星;罗小琴;;合作教育:理念与行动[J];教育与职业;2008年33期
5 马玉英;;谈学生合作教育的理论与现实依据[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9期
6 黄斌;;加拿大合作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9年33期
7 沈云慈;;市场经济视角下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其化解[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Z3期
8 华耀军;;美国合作教育及启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刘慧;;试论初中体育合作教育法尝试与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20期
10 高兵;魏忠;;应用性高校合作教育的当前问题与发展趋势研究[J];黑河学刊;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孟利前;肖海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初探[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2 曾勇;隋旺华;刘坚;;工科地质类“产学研教”互动型合作教育机制研究[A];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凌国;;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刘全胜;陈玉平;王怀宝;;构建政产学研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齐现伟;辛全仓;杨辉;郝璇;董林;;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6 庄丽君;;“合作”时代呼唤什么?——试论音乐教育中的合作群[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7 秦立春;胡红卫;;发达国家政府重视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青邋杨士龙;加拿大:“合作教育”打造大学生就业“直通车”[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2 赵青邋杨士龙;加拿大合作教育打造就业“直通车”[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赵青 杨士龙;“合作教育课程”:加拿大学生就业“直通车”[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 汪泓;创建现代特色大学的战略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5 华凌;先试深浅后跳水[N];科技日报;2008年
6 白勇;合作教育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带来启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解艳华;校企合作立法的宁波探索[N];人民政协报;2012年
8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善庆;健全校企合作质量的保障措施[N];光明日报;2013年
9 记者 廉维亮;加强校企合作缓解大学生就业难[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易鑫 通讯员 樊曜;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红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法律制度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蔡梓瑜;澳门家校合作发展路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晓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不对等交换问题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于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现象成因分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尹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政校企三位一体合作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张芳;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路佳;中学家校合作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琼;信息平台在小学家校合作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高青;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彦江;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冯琬清;普通高中家校合作机制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6年
10 蒋勤;校企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67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