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9:33

  本文关键词: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学习 MOOC 在线学习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革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随之飞速发展。2012年MOOC热潮席卷全球,世界众多知名学府纷纷加入MOOC的队列,以占据发展的先机。有人认为MOOC将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将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致命的威胁甚至将取代传统大学,也有人认为MOOC只是一时的风景。对待MOOC的发展应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其价值。然而,面临着以往的混合学习的在线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及MOOC课程结业率低的问题。将MOOC作为混合学习的在线学习资源,不仅能够充分发挥MOOC自身的优势而且能够弥补以往传统的混合学习在线学习过程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劣势。因此,充分分析MOOC的自身特点,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学习模式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分析当前混合学习与MOOC发展的基础上探析国内运用MOOC开展混合学习的案例,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学习模式,并提出了运用MOOC开展混合学习的策略。本研究共包含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的现状、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在分析运用MOOC开展混合学习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国内外运用MOOC开展混合学习的案例。通过分析,MOOC在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混合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探析了洛桑理工大学《测绘学》课程的混合教学、清华大学基于学堂在线平台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混合教学、基于智慧树平台的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WEMOOC)、深圳大学发起的优课(UOOC)联盟以及清华大学专业硕士混合教育学位项目。总结其开展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开发流程、选课流程等。第三部分: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为促进MOOC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而构建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模式。具体的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模式包含前端分析、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和教学评价四部分。第四部分:提出了顺利开展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的策略。一方面,鼓励高校共建共享、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引入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是开展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真正成为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监控者、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教室里的被灌输者,而是教学内容的探索者以及学习的自我调控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新趋势,构建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模式并提出相关的策略,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混合学习 MOOC 在线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25
  •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问题9-11
  • 1.1.1 研究的背景9-10
  • 1.1.2 问题提出10-11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的目的11
  • 1.2.2 研究的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3
  • 1.3.1 混合学习研究概述12-18
  • 1.3.2 MOOC研究概述18-23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23-25
  • 1.4.1 研究方法23
  • 1.4.2 研究框架23-25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25-28
  • 2.1 核心概念25-26
  • 2.1.1 混合学习25-26
  • 2.1.2 MOOC26
  • 2.2 理论基础26-28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6-27
  • 2.2.2 掌握学习理论27
  • 2.2.3 临场感理论27-28
  • 第3章 基于MOOC开展混合学习的案例分析28-42
  • 3.1 高校开展基于MOOC混合学习的可行性分析28-31
  • 3.1.1 高校学习者能够适应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学习28
  • 3.1.2 高校信息化为开展混合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28-29
  • 3.1.3 MOOC的设计适合开展混合学习29-31
  • 3.2 高校运用MOOC开展混合学习的探索31-42
  • 3.2.1 洛桑联邦理工大学《测绘学》课程的开放与共享31-33
  • 3.2.2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开放与混合33-35
  • 3.2.3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35-37
  • 3.2.4 UOOC联盟37-39
  • 3.2.5 清华大学专业硕士混合式教育学位项目39-42
  • 第4章 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模式构建42-52
  • 4.1 宏观的教育管理体制为开展混合学习提供保障42-45
  • 4.1.1 组织结构管理42-43
  • 4.1.2 教学流程管理43-45
  • 4.2 高校信息化为开展混合学习提供基础45-47
  • 4.2.1 全球信息化促进高校信息化46
  • 4.2.2 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46-47
  • 4.3 基于MOOC的混合学习模式47-52
  • 4.3.1 前端分析48-49
  • 4.3.2 课程设计49
  • 4.3.3 课程教学49-50
  • 4.3.4 教学评价50-52
  • 第5章 开展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的策略52-57
  • 5.1 开展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的实施保障52-54
  • 5.1.1 鼓励共建共享,促进MOOC资源的“质”与“量”52
  • 5.1.2 建立学分互认机制,提高MOOC资源利用率52-53
  • 5.1.3 引入先进教学理论,,持续地改进教学模式53-54
  • 5.2 开展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54-57
  • 5.2.1 对教师的要求54-55
  • 5.2.2 对学生的要求55-57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7-59
  • 6.1 研究结论57
  • 6.2 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5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三届混合学习国际会议将于8月在北京召开[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贾健;;混合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价值工程;2011年28期

3 曾茂林;;主体摄入视野中有机混合学习理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8期

4 白颖;赵红顺;;混合学习理论在“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年11期

5 陈小娜;;浅析混合学习理论[J];青春岁月;2012年24期

6 汉书;混合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7 张豪锋,卜彩丽;混合学习的优势与运用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杨彩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方式——混合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6年33期

9 张志祯;齐文鑫;;提高混合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10 玉淑美;陆美玉;;混合学习的概念、层次及其应用[J];软件导刊;2007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珍珍;邹琳琳;;基于多Agent技术的混合学习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2 高卓;王少梅;;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新模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浦丽华;;《数字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突破点——混合学习法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韩冽;李泰峰;;通过混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洁;基于微信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蒋清玲;网络教学微视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蓝尹;混合学习背景下的中学语文微课设计与使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现[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资月玲;B-learning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彭璐;基于云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资源建设及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7 冯小芳;基于混合学习的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艾贤明;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9 徐梅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10 任思增;混合学习在高中《技术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34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34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2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