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7:13
本文关键词:二战后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大学的入学率上升了将近二十个百分点,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大学的素质教育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尽人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责任意识并不高,社会上呼吁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要想解决教育中出现种种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反思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先进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只注重学生“智育”发展、缺乏创新性的教育培养模式。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二战后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上,首先从美国志愿服务教育的历史入手,整体把握其历史进程,对相关的推动因素进行分析。工业革命的兴起、“互助”移民根基、“慈善”的宗教观念以及重视素质的教育传统,成为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二战结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以及社群主义的不断推动下,美国大学的志愿服务教育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本文的写作重点在于结合二战后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特点、成熟原因、内容以及举措等研究层面,从中剖析有利于我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发展的因素。美国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与责任意识,注重志愿服务文化的培育,鼓励每一位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些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中日渐成为促进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当下我国大学的志愿服务教育如果想要打破目前的发展僵局,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首先应该解决志愿服务教育存在的认识偏颇、动机功利化、实施不完善和相关的扶持资金的不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在综合把握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对于我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发展的可行性思考。从建立常态化的服务项目着手,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强化学校的资源资助,采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培育优秀的校园志愿服务文化。希望通过思考,加上后来人的努力,我国的大学教育能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不断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与创造性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使志愿服务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常态化。
【关键词】:美国大学 服务学习 志愿服务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C913.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0-13
- 1.1.1 课题的来源10-11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11-12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13-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5-16
-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6-18
-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16-17
- 1.3.2 主要的研究方法17-18
- 第2章 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历史溯源18-25
- 2.1 大学“志愿服务教育”内涵诠释18-19
- 2.1.1“志愿服务”概念的界定18-19
- 2.1.2 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内涵19
- 2.2 二战前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历史考察19-21
- 2.2.1 萌芽发端阶段的志愿服务教育19-20
- 2.2.2 形成发展阶段的志愿服务教育20-21
- 2.3 志愿服务教育兴起的推动因素分析21-24
- 2.3.1 工业革命的兴起21-22
- 2.3.2“互助”的移民根基22
- 2.3.3“慈善”的宗教观念22-23
- 2.3.4 重视素质的教育传统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二战后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演进25-36
- 3.1 二战后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发展阶段25-26
- 3.1.1 组织建设下的社区服务25-26
- 3.1.2 法律规范下的服务学习26
- 3.2 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特点26-30
- 3.2.1 参与对象的广泛化26-27
- 3.2.2 服务范围的国际化27-28
- 3.2.3 服务动机的自愿性28-29
- 3.2.4 服务活动的多元化29-30
- 3.3 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成熟化的原因30-32
- 3.3.1 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30
- 3.3.2 冷战的兴起与持续30-31
- 3.3.3 服务学习理念的兴起31-32
- 3.4 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内容32-33
- 3.4.1 培育崇德向善的道德境界32
- 3.4.2 养成友善和谐的互助精神32-33
- 3.4.3 强化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33
- 3.5 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举措33-35
- 3.5.1 推广志愿服务课程33-34
- 3.5.2 建立学生社团组织34-35
- 3.5.3 开展多样化的志愿项目35
- 3.6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借鉴与回响36-49
- 4.1 美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成功经验36-41
- 4.1.1 培养目标的积极引导36-37
- 4.1.2 学校的鼓励与扶持37-38
- 4.1.3 发挥志愿文化的优势38-39
- 4.1.4 采用体验式的教育模式39-41
- 4.2 我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困境41-44
- 4.2.1 志愿服务教育认识的偏颇41
- 4.2.2 志愿服务动机的功利化41-42
- 4.2.3 志愿服务的实施过程不够完善42-43
- 4.2.4 志愿服务的资金不足43-44
- 4.3 借鉴中的我国大学志愿服务教育44-48
- 4.3.1 推动服务项目常态化44-45
- 4.3.2 建立量化考核指标45
- 4.3.3 强化学校的资源资助45-46
- 4.3.4 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46-47
- 4.3.5 培育校园志愿文化47-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
本文编号:558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5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