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的促进对策——以大连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的促进对策——以大连市为例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本的研究视阈,以大连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探讨了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认为同等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普遍低于男大学生。并据此提出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建议,包括女大学生自身应早做准备、高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企业领导人应提升社会性别意识并公开招聘行为、政府应制定更具可操作性的促进两性平等的就业政策几个方面。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利益相关者 就业
【基金】: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辽宁农村留守妇女组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编号:L15ASH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重点项目)“村庄空心化背景下留守妇女组织化问题研究”(编号:DUT15RW20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2015年我国大约有毕业生729万。庞大的就业群体使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而女大学生在此过程中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今年北大教育经济研究对28所高校的毕业生调查显示,女性的就业落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星;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03期
2 田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王贤来;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1期
4 胡学平,张月军;做好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徐飞;刘海滨;李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3年06期
6 谢文静;拓展女性职业空间初探——从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引发的几点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7 杨延红,高远,孙祝政,张亚琴;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6期
8 赵银侠;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9 许敏;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刘丹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的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志丹;;从专场招聘会透视女大学生就业难[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2 郑琼梅;;凸显与缓解——基于经济转型视角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郭黎岩;王冰;刘晓辰;;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因素及促进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4 丁宝忠;毛成宽;汤雅洪;;朝霞映夕阳——四位女大学生就业福利院孝敬老人的故事[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C];2010年
5 史晓杰;;性别视角下的困境——解读女大学生就业难[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6 李明明;;我国“80后”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解决对策分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郭秀芬;杨娟茹;刘宏全;;变革环境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8 郭黎岩;辛惠;;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公平感的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2年
9 张洪阳;艾晶;;师范类高校中非师范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思考[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史晓杰;;性别视角下的就业困境——解析女大学生就业难[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桂娟;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一路绿灯”[N];大连日报;2007年
2 王友文;建立补偿机制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孔慧 谢国庆;市妇联进校园 助女大学生就业[N];商丘日报;2009年
4 宁芙组 本报记者 茹希佳;女大学生就业三大矛盾凸显[N];中国妇女报;2009年
5 李丹阳 代表;女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我所关注的[N];中国妇女报;2010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徐阳;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N];吉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盖东海;优化产业结构促女大学生就业[N];消费日报;2010年
8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 关信平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博士生 冯光娣;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妇联组织应优化能力建设[N];中国妇女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王慧莹;首届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记者 周飞;女大学生就业急需政策引导[N];中国教育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茹;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2 闵君;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星;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仝辉;“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贾辉;“80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姚遥;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引导[D];中南大学;2010年
7 程亚男;河北省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管红;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闫俊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苏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78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7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