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20:35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用户中心 个体回归 模式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的青年大学生能够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齐步伐,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传统与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适应当前社会转型的需要,还是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教育困境日渐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精准定位问题,找出关键“症结”,科学制定实践模式,方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当今时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思维”,一个凝聚了互联网精髓的名词顺势而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才能抓住症结,找到新的生长点。本选题从历史和现实双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定性分析研究、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对互联网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层面进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展开全文的分析论证。首先,对互联网思维的产生、思想内涵以及应用结构进行理论概述,定位其用户中心思想及迭代性的分布式拓扑结构,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并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思维对接的切点,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主体化”需求与互联网思维的“用户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确定、环境的变化以及主体研究的深化等三个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研究探讨,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回归”。其次,从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变革、方向的转变以及应用结构三个层面展开了对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部分的分析论证。具体而言,一是通过高校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和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平衡两个层面分析了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变革;二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由单向向交互、由知识向情感的两个层面的转变探讨了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转变;三是从线下区域的开辟和线上平台的建设分析论证了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结构。通过三个层面的层层推进,做好理论向实践的平稳过渡,为之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讨奠定基础。最后,通过论证说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弊端、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调整等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分析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为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层面的结合奠定基础。在具体论证中,一方面在对模式的内涵、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等的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弊端;另一方面通过运行原则、优势视角、内容调整以及对话方式的推广分析说明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调整。本选题注重从互联网思维的载体功能及思维指向的两个层面,展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和当前模式、变革以及模式调整层面的分析论证。不敢妄言对互联网思维有多少创新性研究,惟愿通过对互联网发展脉络的梳理和互联网内涵、本质、结构基础的界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调整提供理论方向,并推动其他社会领域对互联网思维的应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永无终点的过程性工作,需要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应对环境变化以及结合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进行理论、实践层面的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用户中心 个体回归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绪论10-18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二)研究现状11-15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5-17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17-18
  • 一、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18-24
  • (一)互联网思维的产生及其理论探索18-20
  • 1.互联网思维的产生18
  • 2.互联网思维的思想内涵18-19
  • 3.互联网思维的应用结构19-20
  •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研究深化20-24
  •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20-21
  •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条件的变化21-22
  • 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深化22-24
  •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24-31
  • (一)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变革24-25
  • 1.高校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24
  • 2.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平衡24-25
  • (二)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转变25-26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方向由单向向交互转变25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由知识向情感转变25-26
  • (三)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结构26-31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下区域的开辟26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平台的建设26-31
  • 三、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31-39
  • (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弊端31-36
  • 1.模式的内涵31-32
  • 2.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32-33
  • 3.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33-35
  • 4.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弊端35-36
  • (二)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36-39
  • 1.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运行原则36-37
  • 2.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势视角37
  • 3.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容调整37-38
  • 4.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对话方式38-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7
  • 后记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晓瑾;;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再探[J];教育评论;2014年11期

2 周杰;;论教师倾听的伦理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09期

3 冯刚;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07期

4 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2014年02期

5 文艺文;;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6 张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张坚强,杜苏;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创新[J];江苏高教;2004年04期

8 曹增节;国际互联网的文化意义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641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641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