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14 23:13

  本文关键词: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慕课 混合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要】: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传统课堂"因材施教"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积累了初步经验:将线上课程与线下教学环节紧密联系,注重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同时,亦在实践中摸索出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尝试、创新的方向。优质的"慕课"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讲授与小班辅导、讨论课相结合的愿景,更为充分地发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慕课 混合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新时期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虚无主义观点驳正”(项目批准号:14JJD710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慕课”音译自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的简称,是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个新鲜事物。“慕课”与此前的网络或在线教育相比,最根本的突破在于“一是实现了实时交互;二是可以采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1](P117)“慕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沛竹;;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2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的若干情况[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3期

3 金冲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几个特点[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3期

4 王晓秋;;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和教材的一些认识[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4期

5 李久林;;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认识[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4期

6 王同起;;对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讲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6期

7 曹景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若干关系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6期

8 亚力坤;;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9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06期

10 赵朝峰;;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几点思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宗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孙艺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探微[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刘文丽;;关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两点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建民;;试论史学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作用[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5 黄进华;;“90后”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新挑战及其对策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6 梁怡;;处理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和研究中史料学问题的思考[A];中国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7 梁怡;张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与北京的近现代历史遗址研究(1840—2008年)[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8 张旭;;坚持唯物史观,落实“两个转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地方史资源的使用[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9 徐奉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的一则示例分析[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王康;;口述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环;在铭记历史中坚信“三个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2 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工作的几点体会[N];光明日报;2007年

3 叶帆;让科学历史观在大学生头脑中扎根[N];人民日报;2007年

4 杨晨光;以史为鉴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郑巧 陈静;国史教育有待加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郭扶庚;高校思政新课程第二门课今春开讲[N];光明日报;2007年

7 从永刚;我省两课题组成功申报昨受表彰[N];云南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夏斐 邋通讯员 李本义;贴近学生需求 创新教学形式[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 程曦 学生记者 徐雯;让学生亲手触摸历史[N];新清华;2012年

10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蔡乐苏 王宪明;教学并重 因材施教[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蒙一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四个选择”认同教育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2 彭淑娴;爱国主义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体现[D];江南大学;2011年

3 闫兴纳;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贾玮华;学生满意度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原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75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675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