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幸福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幸福体现着人生目的,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偏好与追求,因此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目的,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价值偏好。然而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比较片面和狭隘,进而影响其科学幸福观的形成。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要积极寻找对策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幸福观,进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幸福就是指人生的目标、愿望、理想等需要得以满足或实现时所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幸福观教育就是指以帮助人们形成科学的幸福观,提升人的幸福境界为目标,以幸福的满足状态为判断标准,将培养人们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传递幸福的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而采取的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过程。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实践价值。大学生幸福观在主流上是健康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感知幸福及创造幸福的能力;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忽视集体幸福,重视个人主义的自私幸福观;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狭隘幸福观;文章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个体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力图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幸福观因素的分析,为实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奠定基础;最后,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及路径。在坚持整体性、实践性、创新性及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积极建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幸福观教育机制,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其感知幸福及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实现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幸福观的重要教育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观 幸福观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6
- 一、选题的缘由或意义8-10
- (一) 选题的缘由8
- (二) 选题的意义8-10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0-15
- (一) 关于幸福及幸福观的研究10-12
- (二) 关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5-16
- (一)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5
- (二)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15-16
- 第一章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价值16-26
- 一、幸福、幸福观、幸福观教育等基本概念的界定16-21
- (一) 什么是幸福16-18
- (二) 幸福观及其历史考察18-21
- 二、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理论意义21-22
- (一) 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新的时代特色21-22
- (二)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高校德育内容22
- (三) 继承发展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2
- 三、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意义22-26
- (一)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2-23
- (二)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23-24
- (三) 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 (四) 有助于更好的诠释和共筑“幸福梦”及“中国梦”24-26
- 第二章 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分析26-31
- 一、大学生幸福观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26-27
- 二、大学生幸福观的总体状况27-28
- 三、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28-31
- (一) 缺乏感知幸福及创造幸福的能力28
- (二) 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28-29
- (三) 忽视集体幸福,重视个人主义的自私幸福观29-30
- (四) 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狭隘幸福观30-31
- 第三章 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分析31-38
- 一、社会因素31-32
- (一) 价值观念多元化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冲击31-32
- (二) 社会道德危机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32
- 二、学校因素32-34
- (一) 高校对幸福观教育的重视度不够32-33
- (二) 高校幸福观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33-34
- (三) 高校幸福观教育方法缺乏丰富性34
- 三、家庭因素34-36
- (一) 家庭对幸福观教育的忽视34-35
- (二) 家长幸福观的影响35-36
- (三)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36
- 四、大学生自身的现实因素36-38
- 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38-50
- 一、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基本原则38-41
- (一) 坚持整体性原则38-39
- (二) 坚持实践性原则39
- (三) 坚持创新性原则39-40
- (四) 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0-41
- 二、建构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体系41-44
- (一) 以培育幸福的道德品质作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价值追求41-42
- (二)以生命教育作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起点和归宿42-43
- (三) 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丰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43-44
- (四)以促进和谐统一作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终极目标44
- 三、构建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幸福观教育机制44-47
- (一) 学校应提升幸福观教育的水平,强化其实效性和针对性45-46
- (二) 家庭应努力实现幸福观教育的显化46
- (三) 社会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46-47
- 四、发挥大学生在追求幸福道路中的积极能动作用47-50
- (一) 提高自身修养,在学习中获取感知幸福的能力47-48
- (二)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48-49
- (三)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 大学生幸福观调查问卷55-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海青;古代希腊的道德观与幸福观[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邱吉;论社会主义幸福观[J];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栾传大;论幸福观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4 卢娟;几种幸福观的科学理解[J];科学之友(学术版);2005年05期
5 陈虹岩;;试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6 钟万林;;如何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7 易银珍;;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8 张业蕾;丁永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J];理论界;2007年02期
9 范双利;;试论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02期
10 顾土东;;大学生幸福观培养[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飞;;中小学生幸福感基本问题研究——学生的幸福观[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2 李南;张萌萌;;“自我更新”取向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幸福观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婧;揭水平;;当代中国女大学生幸福观的探索性因素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鲁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之幸福观意蕴探究[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江锡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研究[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6 彭文会;黄希庭;;美德幸福观: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话题[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高世乐;高世明;高兴和;高山杉;;温度经济——不得已的选择[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守晃;林启雄;施均济;;论长寿与文化[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四)——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六——健康与老龄化[C];2010年
9 张志哲;;论理学家的幸福观[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10 刘绍清;;浅谈廉洁自律[A];全国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201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杰;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思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北京青年评论家 滕朝阳;官员应有什么样的幸福观[N];南方日报;2010年
3 西南大学 徐茂华;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1年
4 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徐安琪;家庭幸福观:金钱不是幸福的象征[N];文汇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周明 崔振波;清原倡导健康向上幸福观[N];辽宁日报;2011年
6 市社科联 马灿龙;树立正确“幸福观”[N];汕头日报;2011年
7 丁云婷;高安倡导科学健康向上的幸福观[N];宜春日报;2012年
8 祁东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 局长 尹慧;正确的幸福观是廉洁从税的“原动力”[N];衡阳日报;2012年
9 罗海涛;幸福观决定幸福感[N];大理日报(汉);2012年
10 焦炎;崇尚“最美”幸福观[N];韶关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珍妮;生态幸福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洪兴;幸福的根据——关于生命幸福观的探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照军;大学生幸福观的认识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力;高中后进生幸福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丽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4 陈祥兵;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黄静;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杨;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7 何雨格;当前女大学生幸福观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赵小玲;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静;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的启示[D];华侨大学;2011年
10 王珊珊;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5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72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