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困惑与实践反思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困惑与实践反思
【摘要】:师资博士后制度在加速高校人才流动、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和引进风险以及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的内部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师资博士后角度来看,由于师资博士后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不足等原因导致目前高校师资博士后群体面临角色定位、生活和科研保障、组织管理以及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存在不足之处。我国高校应从明确师资博士后角色定位、解决"前途"和"钱途"的后顾之忧、创新师资博士后培养模式以及健全师资博士后考评体系等方面寻求师资博士后制度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
【关键词】: 师资博士后 发展评价 实践反思 路径选择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识别与防控策略研究”(HB16GL094)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选择,虽然从本质上看是高校系统内部的自组织形成的,但是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的产生必须以必要的诱因为前提,而催生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的直接诱因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而从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层面来看,本科生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0年1—4期总目录[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0年04期
2 胡卓君;高校师资引进工作的经济效益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3 韩明;浅谈高校师资的网上培训[J];继续教育;2001年04期
4 汤涛;陈志鸿;何左;葛巧云;;信息化与高校师资共享[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1年04期
5 皮江红;论美国高校的师资竞争——兼谈对我国高校师资建设的启示[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赵康宁;湖北省普通高校师资状况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3年12期
7 林翠容;高校师资引进工作的思考[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7年总目录[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7年06期
9 ;服务于山东最大知识群体的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本刊编辑部;;筚路蓝缕 与时俱进 写在《中国高校师资研究》出版一百期[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继伟;;破解西部高校师资困局的几点思考[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钟守楠;;高校师资知识更新规划决策模型[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王延;张爱邦;;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高校师资环境营造[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顾意亮;民盟上海市委呼吁 高校师资不能盲目“年轻化”、“海归化”[N];人民政协报;2012年
2 记者 肖飞;采取有力措施防止高校师资“近亲繁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高校师资不能盲目“年轻化”、“海归化”[N];联合时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徐敏 彭薇;教师如何成为国家创新战略资源?[N];解放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金一斌 记者 冯颖平;我省不断加强高校师资力量[N];浙江日报;2001年
6 侯金亮 本报评论员;“研究生泛滥成灾”的背后[N];重庆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汪滢 本报实习生 邹萃 张薇薇;到生产一线做论文[N];新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卉;民办高校师资流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2 高明生;黑龙江高校师资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李焰;高校师资流动体系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杨全印;民办高校师资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孔涛;中国高校师资国际化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段玲;适合民办高校师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邹琨;高校师资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8 李贵庆;中国高校师资流动管理体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高嘉奇;当代我国高校师资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丽圆;产学研合作视野下的师资发展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36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836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