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15 10:38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儒家 理想人格 大学生 人格培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纷繁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在这样的时代,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面临重大危机与挑战。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从目前来看整体发展趋势是积极、健康、科学的,但在人格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高度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革故鼎新为我们所用。而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作为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中不乏一些精华之处可以为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培养提供启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了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理想人格思想的嬗变和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内涵。运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义利观、协调能力、抗挫能力”这四个方面的人格培养进行了调研,由此引发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问题的思考,挖掘出先秦儒家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现代价值。最终得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可以从修身立命、见利思义、仁爱和谐和自强不息这些方面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可以运用因材施教、率先垂范、知行统一和慎独慎染这些方法进行培养。这些内容和方法方面的启示既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先秦儒家 理想人格 大学生 人格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引言9-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写作思路、方法与创新点13-14
  • 2.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概述14-17
  • 2.1 人格的含义14-15
  • 2.2 理想人格的含义15
  • 2.3 大学生人格的内涵15-17
  • 3.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概述17-25
  • 3.1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嬗变17-23
  • 3.1.1 孔子论理想人格17-18
  • 3.1.2 孟子论理想人格18-21
  • 3.1.3 荀子论理想人格21-23
  • 3.2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思想内涵23-25
  • 4.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与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思考25-33
  • 4.1 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现状25
  • 4.2 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中存在的问题25-29
  • 4.2.1 人生理想迷茫26
  • 4.2.2 趋利倾向明显26-27
  • 4.2.3 协调能力缺乏27-28
  • 4.2.4 抗挫能力不足28-29
  • 4.3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价值29-33
  • 4.3.1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29-30
  • 4.3.2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30-31
  • 4.3.3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和谐群己关系31-32
  • 4.3.4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熔铸自强不息精神32-33
  • 5.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33-46
  • 5.1 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内容的启示33-38
  • 5.1.1 修身立命33-35
  • 5.1.2 见利思义35-36
  • 5.1.3 仁爱和谐36-37
  • 5.1.4 自强不息37-38
  • 5.2 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方法的启示38-46
  • 5.2.1 因材施教38-39
  • 5.2.2 率先垂范39-41
  • 5.2.3 知行统一41-44
  • 5.2.4 慎独慎染44-46
  • 6.结语46-47
  • 附录47-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强;20世纪的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研究[J];学术研究;2000年10期

2 吴高歌;论先秦儒家的理性[J];晋阳学刊;2003年01期

3 陈汇;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台秀珍,赵志军,李金川;先秦儒家"德政"、"德教"关系论[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5 张瑞雪,李化成;秩序与和谐——论先秦儒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熊申英;罗南石;;先秦儒家“乐治”思想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胡启勇;;先秦儒家法辨正[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姚迎春;;先秦儒家“以乐修身”思想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胡亮;周怀红;;先秦儒家忧患思想对现代社会忧患意识建构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1期

10 文丽;;试论先秦儒家忠孝观的现代扬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倩;;中华生态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态哲学论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欧阳祯人;郭店儒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张孝进;文史贯通与儒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迎华;先秦儒家生死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4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7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8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燕;先秦儒家自强思想的德育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洪斌;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郑伟伟;先秦儒家知己意识探析[D];郑州大学;2009年

4 王静;先秦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余佳润;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构建的德性基础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雷力嫣;先秦儒家尊严思想探佚[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王娇;先秦儒家刚毅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马兰兰;论先秦儒家“义利之辩”[D];河北大学;2015年

9 冷文;先秦儒家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灵敏;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转向[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6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856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1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