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广西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19:38

  本文关键词:广西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广西高校 管理信息化 建设路径 系统动力学 熵值法


【摘要】:高校管理信息化是我国未来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与熵值法,梳理系统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中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探索广西高校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机制,分析高校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建设,探寻高校管理效能提高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首先,从系统学的角度定义高校管理信息化及其特征,依据高校管理信息化内容,深入调研广西高校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咨询专家的意见,分析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完成调研分析报告,探究出对系统具有影响的因素。其次,在对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广西高校管理信息化系统边界进行界定,通过各要素间的反馈关系建立系统因果关系图,并画出系统动力学流图,对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使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验证是否能够达到所预期的结果,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广西实际情况,从系统的关键要素出发,对广西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广西高校 管理信息化 建设路径 系统动力学 熵值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13-16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16-17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6
  •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16-17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7-18
  • 1.4.1 研究方法17
  • 1.4.2 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18-27
  • 2.1 高校管理信息化理论18-22
  • 2.1.1 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18-19
  • 2.1.2 高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19-20
  • 2.1.3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内容20-22
  • 2.2 高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22-26
  • 2.2.1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引入23
  • 2.2.2 高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模的基本内容23-25
  • 2.2.3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模基本步骤25-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广西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27-36
  • 3.1 广西高校发展情况27-30
  • 3.1.1 广西高校发展概况27-29
  • 3.1.2 调研对象与调研内容29-30
  • 3.2 广西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30-32
  • 3.2.1 高校管理信息化政策规划30-31
  • 3.2.2 高校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建设31
  • 3.2.3 高校管理信息化协同体系建设31-32
  • 3.3 广西高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32-35
  • 3.3.1 信息化资源配置不均衡32-33
  • 3.3.2 教育管理信息化人才储备欠缺33
  • 3.3.3 信息化资源“应用”能力不足33-34
  • 3.3.4 经费使用与筹措缺乏创新34-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广西教育管理信息化SD模型的建立36-58
  • 4.1 建立SD模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36
  • 4.2 系统界限划分36-37
  • 4.3 系统因果关系图37-46
  • 4.3.1 政府部门子系统38
  • 4.3.2 高校实施子系统38-40
  • 4.3.3 社会服务支持子系统40
  • 4.3.4 系统主体因果关系图40-42
  • 4.3.5 系统中关键因素的原因树42-46
  • 4.4 系统动力学流图46-48
  • 4.4.1 系统动力学流图46-47
  • 4.4.2 系统动力学流图变量说明47-48
  • 4.5 系统指标权重的确定48-57
  • 4.5.1 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48-50
  • 4.5.2 系统指标权重确定方法50-51
  • 4.5.3 系统指标权重的确定51-57
  • 4.6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广西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58-67
  • 5.1 系统模拟分析58-63
  • 5.1.1 高校管理信息化可持续能力58-60
  • 5.1.2 高校管理效能分析60-63
  • 5.2 政策建议与策略63-66
  • 5.2.1 加强高校项目融资,拓宽融资渠道63-64
  • 5.2.2 提高经费利用率,确保经费落实64-65
  • 5.2.3 引进培养信息化人才,提高人才储备65-66
  • 5.2.4 提升绩效评估地位,确保系统实施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6.1 论文结论67-68
  •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3-74
  • 附录一 2016年广西教育管理信息化情况基础问卷74-75
  • 附录二 系统因子专家评分问卷表75-76
  • 附录三 系统可持续能力系统流图程序76-77
  • 附录四 高校管理效能系统流图程序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继泽;第二期“系统动力学讲习班”结束[J];系统工程;1986年05期

2 彭继泽;1986年系统动力学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J];系统工程;1986年05期

3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系统工程;1987年03期

4 马名驹;;现代战略与决策的实验室——系统动力学的兴起和发展[J];科学·经济·社会;1987年03期

5 ;一本新型教材《系统动力学》[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6 杨则正;系统动力学论证,方法和应用:述评[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1期

7 胡玉奎;;战略和策略实验室——略谈系统动力学[J];未来与发展;1983年02期

8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及其发展展望[J];未来与发展;1984年04期

9 唐湘平;;“系统动力学”研讨学习班在长沙举行[J];系统工程;1985年03期

10 王宝琛;(四)系统动力学简介(续)[J];统计;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延拓[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鉴;;时滞诱发的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贾英宏;;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与相关问题[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裴伟民;刘树安;徐梅;徐绍良;李长辉;;系统动力学——复杂问题决策的工具[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甄富允;杜国志;;系统动力学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刘宇熹;杨波;;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徐向阳;石刚;;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四)[C];2007年

8 贾仁安;涂国平;陆伟锋;管春;;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功能[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贤凤;王建华;;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贾伟强;;系统动力学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5:现代社会危机管理与风险决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通讯员 施教 本报记者 钱红艳;系统思考,给学生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眼光[N];南京日报;2010年

2 徐传德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系统思考创新应用进课堂[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丁志军;思考层次的进化与思维的革命[N];中华读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管股权激励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宏江;公共项目管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李济;可换系统动力学与格点系统的扩散轨道[D];南京大学;2012年

4 贾启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复杂供应链系统协同策略建模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孟令兴;系统动力学建构下交通枢纽型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于游洋;基于复杂网络的博弈系统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钟立新;基于博弈模型的复杂系统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桥;基于碳标签体系的政府行为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线路提速改造施工质量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昕;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马鞍山市钢铁产业政策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李晨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光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段云鑫;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子商务退货物流管理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年庆;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货币政策效应[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李晗;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网络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张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能源动态价格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9 黄鹏飞;创新驱动发展系统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10 卢磊;基于系统动力学易腐商品供应链库存仿真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02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902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1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