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9:38

  本文关键词:“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培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90后”大学生 利他行为 培育研究


【摘要】:利他行为,是被社会公认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是人们出于自愿自觉的心理,为他人提供无私帮助,并不求回报的行为活动。这种行为既是人全面发展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作为道德行为发展的较高层次,全社会普遍的利他行为不仅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而且对全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伴随而来的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利他行为逐渐呈现出了弱化的趋势,这种现象对个人的身心发展、品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全社会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是全体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尤其是当代“90后”大学生,他们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巨大挑战,身心发展都带有时代的烙印,他们是社会的准精英群体,思想和行为都引领着社会青年的趋向,他们的利他观念和利他行为不仅关系到个人人格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对“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现状,培育和强化“90后”大学生普遍的利他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对已存国内外关于利他行为主题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阐述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利他行为现状进行研究的重要价值。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表明当前“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利他者本身、受助者和环境等多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因素。最后,针对“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存在的问题,从个人发展、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最终达到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期望通过本文的对策建议,能够引起家庭、高校和社会对这一现象的广泛关注,不仅敦促大学生从个人思想观念和行为上进行改变,而且也为家庭、高校和社会培育“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提供一定的方法和启示,以期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利他行为 培育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18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8-10
  • (二)文献综述10-15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5-16
  • (四)创新和不足16-18
  • 一、相关概念概述18-24
  • (一)“90后”大学生的界定和时代特征18-19
  • (二)利他行为的相关概述19-21
  • (三)研究“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重要价值21-24
  • 二、“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培育研究的理论基础24-30
  • (一)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24-26
  • (二)西方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26-28
  • (三)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及其发展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撑28-30
  • 三、当代“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现状及分析30-38
  • (一)“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调查问卷概况介绍30-33
  • (二)“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分析33-38
  • 四、影响“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因素分析38-45
  • (一)个人因素38-39
  • (二)受助者因素39-40
  • (三)环境因素40-45
  • 五、培养和强化“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对策45-52
  • (一)学校教育要注重对利他行为的培养,强化大学生的利他观念45-47
  • (二)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47-48
  • (三)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倡导知行统一48-49
  • (四)重视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49-51
  •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评判机制51
  • (六)发挥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弘扬利他行为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介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宏宇;人类利他行为探秘[J];世界科学;2002年02期

2 安晓璐;浅析虚拟社区中的利他行为[J];传媒观察;2005年03期

3 陈健芷;宋琳婷;王佳欣;;大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12年02期

4 申庆芳;;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弱化及教育应对策略[J];才智;2012年05期

5 刘丽花;;浅谈大学生的利他行为[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李黎,曾拓;儿童利他行为的研究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陆凤岚;;非紧急情景下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和培养[J];中学教育;2002年12期

8 张廷华;影响利他行为因素的敌友指数分析[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张旭昆;试析利他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原因[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刘玉凤;刘瑞享;;利他行为弱化的成本收益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希琳;谢晓非;;危机情景中利他行为对身体负重感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蒋达;王歆睿;傅丽;周仁来;;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谢晓非;;利他行为仅仅利他吗?[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郑显亮;;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姜春艳;刘华山;马玉芝;刁春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及利他行为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一员;吕建国;高雪梅;谭小宏;李红;;儿童在灾难中的分享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谢晓非;李靖宇;胡天翊;;利他行为温暖人心[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晓芳;高湘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模式研究——利他行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林;“做好事有利可图”让道德更亲切[N];联合日报;2012年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张劲硕 张树义;含英咀华 慧解别具[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锦志;利他还是利已[N];学习时报;2000年

4 新华社国际部 姜岩;“道德”的多版本解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华凌;孩子是不是生来就自私?[N];科技日报;2007年

6 刘霞;脸红让你更有魅力[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鹏;基于互惠、非直接互惠和群体文化选择的利他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李一员;自然灾难改变儿童的利他行为[D];西南大学;2013年

3 刘巍巍;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健;利他行为的模型构造与数量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羽洁;中职生自我同情的特点及其与利他行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5年

2 黄雪珂;大学生内隐、外显网络利他行为特点及其与大五人格、道德同一性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许珊珊;感戴心理干预对初中生利他行为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黄丽华;男性服刑人员利他行为倾向与利他信息注意偏向[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岳玉洁;特质移情和同情情绪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小梦;大学生利他行为及其培养[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7 梁羽;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8 杜沙沙;大学生非智力心理素质与利他行为水平及其内在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黄晨;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朱文慧;“90后”大学生利他行为培育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13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913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d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