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校友捐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21:51

  本文关键词:校友捐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高校 校友 捐赠


【摘要】:办学经费不足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多元化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已成为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共识。根据美国约翰斯通教授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政府,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均应承担一定比例的高等教育成本。在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短期内不会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高校社会捐赠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校友捐赠作为高校社会捐赠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其为高校提供了经费支持,对学校文化建设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校友价值在教育管理之前的管理理论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亦不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且在谈及母校和校友关系时,更着重关注校友对母校的回报,而以什么回报方式进行、母校又如何去管理使用校友提供的“回报”很少涉及。因此,视校友为高校发展最重要的财富与资源之一,并对高校校友捐赠行为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东北财经大学应届毕业生为研究样本,验证感知特性对校友捐赠意愿的影响,并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模型,以捐赠效用感知(显性效用、情绪性效用、家庭性效用)、品牌资产感知(品牌个性、品牌形象、品牌意识)、情感交互感知为自变量,以个人因素(承诺和信任)为中介变量,以校友捐赠意愿为因变量,进行本文相关实证研究。本研究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高校经费的现状、高校校友捐赠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创新之处和总体结构加以描述。第二章文献综述,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介绍,对个人捐赠、校友捐赠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评价总结。第三章提出本文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捐赠效用感知(显性效用、情绪性效用、家庭性效用)、品牌资产感知(品牌个性、品牌形象、品牌意识)、情感交互感知、个人因素(承诺和信任)和校友捐赠意愿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进行相关变量的界定和测量。第四章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本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信度效度检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根据结果对本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第五章结论与不足,本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同时根据研究提出相关研究启示,最后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说明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下为本研究的结论:(1)在感知特性对校友捐赠意愿影响研究方面,捐赠效用感知、品牌资产感知、情感交互感知均显著正向影响校友捐赠意愿。其中:在捐赠效用感知对校友捐赠意愿的影响方面。显性效用、情绪性效用与校友捐赠意愿均不存在显著影响。家庭性效用对校友捐赠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品牌资产感知对校友捐赠意愿的影响方面。品牌个性、品牌形象、品牌意识均对校友捐赠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情感交互感知对校友捐赠意愿的影响方面。情感交互感知对校友捐赠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在个人因素(承诺和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方面,承诺和信任在捐赠效用感知、品牌资产感知、情感交互感知对校友捐赠意愿的关系模型中均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信任在捐赠效用感知对校友捐赠意愿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其余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通过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研究启示:(1)高校应重视校友的家庭及其他人际关系。(2)高校应注意提高声誉并创建办学特色。(3)高校应搭建校友交流平台,增强师生、校友间的关系。(4)高校应保持与校友的长期联系。(5)高校应该使募捐管理更加规范化。
【关键词】:大学高校 校友 捐赠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方法12
  • 1.2.1 文献研究法12
  • 1.2.2 问卷调查方法12
  • 1.3 创新点和研究框架12-15
  • 1.3.1 创新点12
  • 1.3.2 研究框架12-15
  • 2 研究综述15-21
  • 2.1 相关概念界定15
  • 2.2 相关理论基础15-16
  • 2.2.1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15-16
  • 2.2.2 社会认同理论16
  • 2.2.3 社会交换理论16
  • 2.3 个人捐赠行为研究综述16-18
  • 2.4 有关校友捐赠方面的研究18-20
  • 2.5 研究综述评价20-21
  • 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设计21-31
  • 3.1 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21-26
  • 3.1.1 捐赠效用感知和捐赠意愿21-22
  • 3.1.2 品牌资产感知和捐赠意愿的关系22-23
  • 3.1.3 情感交互感知和捐赠意愿的关系23-24
  • 3.1.4 影响关系模式的个人因素24-25
  • 3.1.5 理论模型的建立25-26
  • 3.2 变量界定与测量26-31
  • 3.2.1 捐赠效用感知变量的测量26-27
  • 3.2.2 品牌资产感知变量的测量27-29
  • 3.2.3 情感交互感知变量的测量29
  • 3.2.4 承诺和信任变量的测量29-30
  • 3.2.5 捐赠意愿的测量30-31
  • 4 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31-47
  • 4.1 问卷收集与数据分析31
  • 4.1.1 问卷设计说明31
  • 4.1.2 问卷发放与回收31
  • 4.2 数据分析31-45
  • 4.2.1 数据总体分析思路31-32
  • 4.2.2 信度、效度检验32-36
  • 4.2.3 相关分析36-37
  • 4.2.4 回归分析37-45
  • 4.3 假设验证结果45-47
  • 5 结论与不足47-53
  • 5.1 研究结论47-49
  • 5.1.1 捐赠效用感知对校友捐赠意愿的影响结果47-48
  • 5.1.2 品牌资产感知对校友捐赠意愿的影响结果48-49
  • 5.1.3 情感交互感知对校友捐赠意愿的影响结果49
  • 5.1.4 个人因素对感知维度与捐赠意愿的中介作用结果49
  • 5.2 研究启示49-51
  • 5.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51-53
  • 附录53-56
  • 参考文献56-60
  • 后记60-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晨;;品牌个性的跨文化实证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2 徐长庚;余可发;;国内消费者对本国品牌个性认知的实证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季靖;陈胜男;;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自我-品牌个性一致性效应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佘高波;;城市品牌个性与大学生选择就业城市关系[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6期

5 任晶洁;;服装行业品牌个性提升策略探究[J];黑河学刊;2012年07期

6 秦州;;基于品牌个性的中华老字号创新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何佳讯;丛俊滋;;“仁和”与“时新”:中国市场中品牌个性评价的关键维度及差异分析——以一个低涉入品类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赵秦莲;;张扬品牌个性是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刘超;喻国明;;媒体品牌个性的实证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J];东岳论丛;2013年05期

10 孙茜婧;余明阳;;大学品牌个性维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云华;;基于消费升级的品牌个性的塑造策略[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彤_g;;论国产女装服装品牌个性的塑造[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3 万莉;;品牌个性与消费者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对品牌偏好的影响[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朱思文;;品牌个性契合度与产品互补度对联盟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卓浩;鲁直;蒋青云;;品牌个性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消费者品牌认知的视角[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卓浩;鲁直;;品牌个性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基于网络品牌和非网络品牌对比下的品牌个性作用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重述品牌个性[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2 ;用品牌个性来网住消费者的心[N];经理日报;2003年

3 肖健;大连服装将突出品牌个性特征[N];中国纺织报;2001年

4 方 红;品牌个性再造企业筋骨[N];中国企业报;2002年

5 陈放 高燕飞;品牌个性论[N];国际商报;2001年

6 卫华;企业塑造品牌个性的误区[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永高;品牌个性的价值[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8 商业地产营销策划专家 杨秀海;品牌个性提升附加值[N];中国服饰报;2010年

9 张建军;品牌个性国内服装品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丁家永;消费者自我、人格与消费行为互动[N];企业家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艳河;基于视觉感知的产品品牌个性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尹盛焕;中国消费者对韩国产品选择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楠;品牌个性的塑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李丽;品牌个性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3 欧阳夏子;服装品牌个性维度构建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谢晓冰;大学生自尊与手机品牌个性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倩;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主题公园品牌个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6 王国兴;本土品牌个性维度模型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曹高举;消费者自我概念、生活方式与选购产品品牌个性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邹起寿;品牌个性的塑造[D];厦门大学;2002年

9 杨超;中外企业品牌个性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戴伟亚;北京地区服装品牌个性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913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913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d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