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03:33

  本文关键词: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 生命教育 融入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更重要的在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构建生命本真意义的价值,指引他们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超越自然生命,解读生命的意义,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充分体现对生命个体的关怀。从教育的一般规律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定位于生命视阀,通过对受教育者生命价值的关注、人性的完善以及生命发展的理性关照,真正实现返璞归真,促进生命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生命教育,填补“生命空场”现象,拓宽生命场域,既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焕发生机的时代抉择。尽管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肯定,生命教育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发展进程仍然比较缓慢,滞后于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尚未成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育内容挖掘深度不够,对生命超越性关照不足;教育方式和手段单一化,压抑了生命的灵动性;生命化评价机制的缺乏,忽视生命关怀;师生生命主体间性的缺乏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社会转型期间价值震荡的宏观影响、学校教育工具化思维的制约、有效保障制度的虚化、部分教师生命教育素养不足等。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丰富生命教育内容,在尊重自然生命的基础上拓展精神境界,建构生命意义世界,进行自我升华与自我实现;挖掘生命教育素材,突出生命视野,在课程中关照生命,用生命教育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创新生命教育方法,利用生命实践体验法、生命情境教育法等手段,实现生命认知的理性建构;教师提升自我生命教育素养,构建主体间性生存方式;建立生命化评价机制,凸显生命关怀;依托校园文化,营造生命场域。通过多种途径引导青年学生自主构建合理的生命意识,澄清生命价值取向,探寻生命意义,促进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生命教育 融入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研究综述9-16
  • 1.2.1 国外研究综述9-12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2-16
  • 1.3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16-17
  • 1.3.1 研究重点16
  • 1.3.2 研究难点16
  • 1.3.3 创新与特色16-17
  • 1.4 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概述18-28
  • 2.1 生命教育的相关概念18-20
  • 2.1.1 生命的内涵及属性18-19
  • 2.1.2 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内涵19-20
  • 2.2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基础20-24
  • 2.2.1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20-22
  • 2.2.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2-23
  • 2.2.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23
  • 2.2.4 终极关怀理论23-24
  • 2.3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分析24-25
  • 2.3.1 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诉求24
  • 2.3.2 生命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24-25
  • 2.3.3 生命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价值回归25
  • 2.4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分析25-28
  • 2.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生命教育主题同一25-26
  • 2.4.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生命教育具有内在张力26
  • 2.4.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生命教育提供有效载体26-28
  • 第三章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分析28-37
  •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28
  • 3.2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及问题28-33
  • 3.2.1 部分院校已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28-29
  • 3.2.2 生命教育内容挖掘深度不足29-30
  • 3.2.3 生命教育途径和手段比较单一30-32
  • 3.2.4 教育过程中生命主体间性的缺乏32
  • 3.2.5 生命化评价机制的缺乏32-33
  • 3.3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3-37
  • 3.3.1 社会环境的宏观影响33-34
  • 3.3.2 教育工具性思维的制约34-35
  • 3.3.3 有效保障机制的虚化35-36
  • 3.3.4 部分教师生命教育素养不足36-37
  • 第四章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分析37-55
  • 4.1 丰富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37-41
  • 4.1.1 尊重自然生命的教育37
  • 4.1.2 拓展精神生命的教育37-39
  • 4.1.3 成就社会生命的教育39-40
  • 4.1.4 升华价值生命的教育40-41
  • 4.2 创新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41-46
  • 4.2.1 生命实践体验法41-42
  • 4.2.2 生命情境教育法42-43
  • 4.2.3 生命价值讨论法43-44
  • 4.2.4 生命情感陶冶法44
  • 4.2.5 网络教育法44-46
  • 4.3 挖掘生命教育元素,生命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46-50
  • 4.3.1 生命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6-47
  • 4.3.2 生命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7-48
  • 4.3.3 生命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8-49
  • 4.3.4 生命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9-50
  • 4.4 教师提升生命教育素养,构建生命主体间性课堂50-52
  • 4.4.1 拥有生命关爱情怀,提升生命教育素养51
  • 4.4.2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构建主体间性生存方式51-52
  • 4.5 建立生命化评价机制,凸显生命关怀52-53
  • 4.5.1 尊重生命的差异性评价52-53
  • 4.5.2 关怀生命的发展性评价53
  • 4.6 依托校园文化,营造生命场域53-55
  • 4.6.1 依托校园物质文化54
  • 4.6.2 依托校园精神文化54
  • 4.6.3 依托校园活动文化54-55
  • 结语55-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1:调查问卷60-62
  • 附录2:访谈提纲62-63
  • 附录3: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利;政治理论课与“三个自觉”[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9期

2 张秀荷,马凤娟,董连堂;努力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3 沈济时;加强和改善政治理论课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4 曲跃厚;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5 李向成;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把握的五个特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6 白刚;《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五个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7 刘立祥;激情与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8 雷丽君;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相结合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林红;运用“情感启发”教好政治理论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01期

10 何美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途径[J];吉林教育科学;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令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2 俞丽君;李春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张新薇;;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4 周贵卯;;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和谐校园建设[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5 何伟纲;王国强;;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体作用[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6 李光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李立勇;李贵成;;适应两个变 实现两个转变 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8 陈效兰;吴征;;师生互动式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9 张维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的几点思考[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杨经录;;一体化: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的当代表征[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国忠;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N];青岛日报;2005年

2 王淑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代乐;全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研讨会在贵阳召开[N];贵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晖;全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召开[N];河南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李欣;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局面[N];青海日报;2008年

6 广西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家组首席专家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韦日平;“八○后教师、九○后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N];光明日报;2009年

7 江南大学教授 谢振荣;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0年

8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黄蓉生 程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09年

9 程美东;我们应怎样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N];人民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江芸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5年推出50名省级名师[N];四川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叶荣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建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艳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用的定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陈鸿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余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郭纯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喻刚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元芳;四川省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曹福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王宁;问题·原因·对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郎蜀岚;以05方案为指导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及其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董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52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952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b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